我和周刊的故事|鲁泰于守良:那些与周刊相伴、共成长的日子 |
于守良/文 在一起 共成长 ——那些与《纺织服装周刊》相伴的日子 鲁泰纺织全球营销部-设计部 于守良 每一次别离,只为更好的遇到,人生,亦正是在一次次离别和相遇中历练和成熟。 2000年夏天,正值麦穗成熟季节,距离毕业时间所剩无几,在毕业设计期间,随着一拨一拨同学流连于各招聘会场。自以为在院报上发表过若干豆腐块,文章经常在校广播里播发,怀揣心比天高的志向,渴望毕业后进入报社或者电台等单位工作。但苦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机电工程,与新闻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在经过一次次面试无果后,现实将理想打回原形。 离校的那天,如抽穗的小麦被镰刀割倒一样,大学生活戛然而止。而我的工作没有着落,满怀对城市的留恋,在眷眷不舍中,打好行李回家,客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如自己的心情。在家呆了两周后,一家纺织企业通知我体检,仿佛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没有过多的思索。经过体检、岗前培训,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纺织工人,当时想法很简单,先就业、再择业。 有一次在办公室无意间看到了一本《纺织信息周刊》(《纺织服装周刊》原名),当时对这本杂志的印象很深刻,因为杂志是大8开,这在众多16开杂志中显得很时尚。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态翻阅,发现它侧重于关注行业经济运行、市场信息、科技开发等内容。自己所在的鲁泰,当时增发了5000万A股,募集资金8.9亿元,用于高档色织面料技改、高档面料后整理技改、液氨整理、2万锭COM纺纱等项目的改造与建设。我暗下决心:要在这样的舞台上施展抱负,有所作为。 经过就业初期的不适感,虽然没有新闻稿被周刊采用,但养成了买报刊、读新闻的习惯,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以后从事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后来,单位内部招聘内刊编辑,我从二十多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这得益于周刊的帮助。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后,对周刊的喜爱有增无减,它的新闻写法、版面设计、栏目设置等,都成为我学习的内容。岁月更迭,我从一个媒体宣传门外汉,逐渐成为一名企业内刊责任编辑、主编,陆续有新闻稿被周刊等媒体采用。 去年5月,我参加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纺织服装周刊》联合组织的首届新媒体培训。通过学习,对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对策、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大做强企业价值、企业宣传文案写作重点、企业新媒体实操技巧与传播案例分析、企业舆情分析与网络传播等有了全新的感悟,结合工作经验,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宣传和推介公司新产品有了新的认识和启迪。这次培训活动,既让我近距离的领略了《纺织服装周刊》人的热情,也让我感受着《纺织服装周刊》面对新时代,拥抱新时代的魄力和决心。 当前,“云展会、云直播、云发布”的“云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与时代合拍,与产业同行。今日的《纺织服装周刊》已经从最初的一册纸刊发展到“一刊一网两微一抖”的融媒体,同步更新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平台。聚焦“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新定位,不断创新传播服务,架起行业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不正是纺织媒体人的时代担当吗?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