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丨奥神新材董事长王士华:37年潜心坚守,只为一根“黄金丝” ! |
本刊记者-耿聃
![]() 见证科技力量
讲述纺织情怀
中国纺织行业首档大型系列短视频
《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
传递产业温度!
本系列为“纺织之光”支持纺织行业科技奖励15周年特别报道
“谈到聚酰亚胺 我充满无限感情”
![]() 王士华
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聚酰亚胺纤维被国际化纤界称为“黄金丝”,它纤细如发,却牵动国家产业布局。数十年来,不断有人为梦想接续而来。王士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期“我是纺织人·科技特辑”对话深耕行业37载的领军人王士华,揭秘这根"黄金丝"背后的创新密码。
王士华:我是1987年从南通纺织工业学校毕业之后,进入我们连云港市针织一厂。到今天已经有37年的历史了,应该说也是一个老纺织人了。我们开发的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关键技术,是处于国际的先进水平。
聚酰亚胺纤维主要的制备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湿法纺丝,而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我们自己原创的干法纺丝聚酰亚胺生产技术。干法纺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卷绕速度非常快,应该说在全球进行了一个大的突破。
![]() 从湿法纺丝技术到干法纺丝,再到染色技术的突破,在推动聚酰亚胺纤维实现一个个技术蝶变的过程中,王士华的团队成功开启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新局面。
王士华:首先从原液着色开始,我们解决了纤维后染的问题。如果没有颜色构建的概念,五颜六色在纺织行业是很难使用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我们解决了常规纤维的用途——从原有的高温过滤材料进入了纺织的特种防护领域。后续又进入了航空航天的结构与复合材料,使它的应用领域逐步推广。这种材料高温低温的特性都非常好,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其实未来的空间很大很大。它没有特别的缺点,但优点非常明显。
![]()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创新之路充满坎坷,但对王士华来说,科研精神是耐得住寂寞,是终身学习,是认真做好每一天每一件事。当别人在资本浪潮中逐利时,王士华带领团队选择做“笨功夫”。
王士华:很多人在做创新的时候,刚试试水的时候就跑上岸了,根本就没有那种勇气和担当。半途而废是做科研、做创新最忌讳的事情。我们始终在这个行业里面深耕,始终在这行业里面默默无闻地去做,最终还是有一些成绩的。
思维决定你的定势,决定你的空间。多学习没有坏处,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一些想法和方法。在我们单位,尤其是科研人员,采取了老师带徒弟的方式。花最少的时间能够吸纳更多的知识,这是非常关键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有一个好的领导,好的师傅引导,让你终身受益匪浅。
一根黄金丝见证着一代纺织人从技术突围到标准制定的征程,更昭示着中国智造向上突破的无限可能。如今,王士华已多次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技奖相关奖项,奥神新材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酰亚胺纤维制造商。
王士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支持的“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为行业的创新和科技进步,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团队的努力,更离不开纺织之光基金会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支持。
一束丝,可以成为国之力量,其根本,在于科技含量之巨。王士华等一批科技工作者耐住寂寞埋首耕耘,终将断断续续的“游丝”编织成国之利器。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