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领军者的春天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2-26


  汇美集团董事长 方建华

  轻渠道运营激活商业动力

  作为电商、线上渠道的强势品牌,汇美集团在进军线下的过程中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在追求个性化、多渠道消费的潮流下,茵曼以轻渠道运营的做法,真正让中国的商业零售重新跑起来。

  近年来,服装业线下线上融合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去年夏天,汇美集团推出了“千城万店”战略,宣布将进军线下市场。在已完成签约的200多家店铺中,江西、河南、湖北占比超过30%。方建华表示,上述80%的合作加盟店是盈利的,甚至有20%提出了开第二家店的申请,这也直接反应了合作者对“茵曼+”的信心。同时,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烟台、深圳等地,茵曼未来将采用直营体验店模式,集中力量打造样板店,为加盟店输出有效而可行的模式。

  据了解,汇美集团已与银泰、新世界百货、素型O2O生活馆达成战略合作。与传统品牌在商场、百货、购物中心渠道开实体店相比,集团打造的“茵曼+百货”模式包含“居于粉丝的经营,给顾客新的体验;体验式营销,更好聚集人流;线上线下互通,增强粉丝粘性;回归商业本质,提供高性价比商品;店铺+电商+微商,360度链接客群关系”五大优势。

  除了布局线下业务外,今年汇美集团还会通过和“网红”合作,开发电商社群业务线。从本质上看,该商业模式受益于“网红”的“粉丝经济”效应,而汇美集团则扮演了“网红”背后的“支撑平台”角色。

  在谈到这一全新的业务时,方建华表示,“汇美集团可以帮助很多的社群意见领袖,从原来通过新媒体营销产品,逐步向塑造自己的品牌转变。目前网络上活跃的网红,大多数有很好的时尚度、审美能力,但是他们缺乏供应链的能力、塑造品牌、品牌运营的基础,而这些恰恰正是汇美集团的优势,与他们一起打造有气质、有品质的品牌,助力和成就新时代的网红”。

  根据汇美集团内部BI系统数据,今年,集团针对服装零售消费市场的电商社群业务交易额有望突破2亿元,如果按TOP100阵营的累加效应,汇美集团的市场占比将超过80%。电商社区业务线将成为汇美集团2016年业绩增量的一个新增长点,方建华表示,“粉丝经济”已被列为集团的近几年布局落地的战略要地。事实上,这也是基于汇美集团时尚生态圈这个平台来进行业务版图的建造,同时以消费者为中心做不同消费社群属性、不同场景、不同渠道的支点运营。

  除了针对线下线上市场的拓展外,汇美集团还推出了“新品牌赋能计划”,针对汇美集团旗下新品牌进行的一项内部管理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和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的互联网服装品牌相比,汇美集团的新品牌赋能计划推出并不意味着汇美集团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方建华表示,这只是管理机制和模式的升级。

  他透露,“这个计划其实前几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做了,只不过一直都在进行机制的优化升级,我们希望将人才、资本、供应链、管理模式等资源进行再整合,以满足新品牌快速成长势头的需求”。


  北京吉芬时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谢锋

  个性消费时代来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回顾吉芬设计的2015年,谢锋借用了百年多前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句名言。2015年,让谢锋感触最深的正是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的冲击,以及作为吉芬这样一个传统服装企业的积极应对与改变。

  近年来,传统服装行业的确受到互联网很大的冲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者更个性化的需求变化,不断高昂增长的实体租金,曾经一度无节制的开店也超过饱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体销售。但在谢锋看来,“消费习惯是多元化的,实体店依旧有其生命力,正如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量纸媒走向衰落,但能够保留并继续其生命力的必然是高品质的纸媒,实体店也是如此。”

  他透露,吉芬在2016年将继续在品质好的百货店进行扩张,同时店铺的店面形象将是着重考虑的内容。另外,吉芬还会加强网络化营销,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从而以店铺为中心实现O2O。

  进入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在各行各业都成为了热门词汇,在时装设计与营销领域也如此。谢锋认为,中国时装设计需要广泛集聚各方资源,实现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社交化营销来适应消费者升级。吉芬目前在全国有80家店铺,90%以上属于直营,因此在面临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转变,在总体趋势上,吉芬对未来的消费市场满怀信心。

  而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谢锋认为,供给侧在强调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同时,也强调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是各个行业与端口都面临的同样问题。目前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前端虽然两极化现象比较分明,能力各异,就像是甲方与乙方,都需要提出要求、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基本上能够同步。

  作为第一个登上巴黎时装设计舞台的中国设计师,作为一家知名时装品牌的董事长,谢锋一直不忘最初的设计梦想和用时装设计报国的理想。而在设计中,曾远赴日本深造的经历,更让谢锋有了对东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把东方风格作为自己的设计特点。

  谢锋提到,用国际的眼光去诠释中国情感比较容易被人理解,这是导演李安眼中如何用电影呈现东方文化,同理,谢锋也一直都把自己设计的特点定位为“把东方风格与时尚相结合”。“我希望东方文化变成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语言,这个过程是我这十几年来努力的方向,我之前一直在巴黎做发布,也是本着这样一个精神,就是怎么样把东方设计变成世界语言。”

  不可否认,消费者个性化时代已经来临,但是时装定制的“春天”还需要时间、技术、服务的完善,才能真正迎来春暖花开。“定制时代的到来,不仅仅需要设计师施展才华,更需要各方面技术、服务的配套与完善。中国本土的定制市场有很大的潜力,需要真正被调动起来。”

  2016年也许会是纺织服装行业异常辛苦的一年,谈及对自己和吉芬设计的期望,谢锋说:“继续学习,探索新的环境下传统服装行业的转变机会,更加了解消费者行为,希望吉芬设计在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更上一个台阶,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福利。”


  第19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设计师 陈闻

  设计师需要突破商业瓶颈

  在陈闻职业生涯中,2015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因为他在艺术牛仔风格上的坚持,一举夺得了代表中国时装设计最高成就的“金顶奖”。这一奖项也意味着陈闻的设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获奖后,陈闻很快又开启了新的旅程,继续在创作的道路上前行。去年12月开始到今年1月,他一直在法国采风。“在南法,我觉得自己的创作更加纯净,在安静的环境中能沉心思考。这可能是我不同于其他人的创作方式吧。”陈闻说。

  陈闻对这种旅行采风创作的方式情有独钟,他说:“每一季发布会结束后的疲惫,会在采风旅行中得到解脱,因为安静的环境会使注意力更集中,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让我更有激情和灵感去融入当地特有的生活环境,我觉得这能够给人健康、幸福感以及思想的变化”。

  今年中国国际时装周(2016秋冬系列发布)将于3月25日拉开帷幕,目前,陈闻正在积极准备个人专场发布。据了解,这次发布会的灵感来源也是来自于艺术旅行。

  陈闻透露,这一季的设计灵感来自后期印象派的结构和硬朗色彩。“后期印象主义的画家塞尚,非常创造性地使用几何形体的表现形式,这种立体感与秋冬牛仔的结构是很吻合的,相信可以为大家呈现南法圣维克多山景色变幻的色彩感。”

  今年,陈闻希望把自己的设计心得及创作感悟进行分享,他透露,年内计划做一次关于个人绘画、设计、行为艺术的展览。“我非常希望能够把我旅行和创作经验跟大家分享,因为创作方式有多种,像我这样从艺术和旅行中汲取灵感的可能不多,所以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

  与此同时,陈闻也在持续关注世界各地新一季的时装周,在陈闻看来,国外各大时装周讲求比例的造型美,设计师对色彩对比、材料特色以及性感风格的表现非常明显。如今,人们对个性表达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时装满足了人们想要表达个性的愿望,为人们增加自信。

  在陈闻看来,从现今的零售市场可以看出,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整体市场也越来越受到网络电商冲击,价格有所回落。因此必须以原创取胜,不要追求量的优势,不久后应该有新的销售模式服务独立设计师和定制业务,因为对于设计师而言,普遍的困难就是营销渠道的限制,设计师需要突破一些商业模式的阻力。

  在目前的消费趋势下,从促进时装设计水平的角度出发,陈闻认为,国内的设计师应该多从原创设计的角度,发掘中国乃至亚洲的文化元素。“除了关注国际各大时装周,中国设计师还要想办法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设计,包括好好研究发掘中国的、亚洲的文化元素。因为西方的时装与东方是有区别的。我们的设计师要研究中国的消费者,关注终端市场需求的变化。”。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