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桐昆:从破壳而出到世界化纤巨头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8-10


  本刊记者-郭春花

改革开放40年|桐昆:从破壳而出到世界化纤巨头

  2018年 

  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中纺联会刊《纺织服装周刊》、《中国纺织》 

  联合启动了 

  “ 改变 • 崛起 • 提升 ” 

  ——中国纺织服装改革开放40年系列宣传报道 

  推出“领军40人”栏目 

  特邀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 

  为中国纺织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代表人物 

  畅谈回顾40年来的探索实践,并展望美好未来 

  1991年,它是一家总资产不到500万元、连年亏损且资不抵债近100万元的化纤厂;今天,它以这样的业绩傲立全球化纤行业:拥有总资产近300亿元,下辖5个直属厂区和18家控股企业,员工超过18000人;具备540万吨聚合和580万吨涤纶长丝、420万吨PTA年生产加工能力,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连续16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2017年排名第362位;成为浙江嘉兴市股改以来第一家主板上市企业……

  有人说,改革开放40年所创造的“中国奇迹”,最好地诠释了“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那么作为中国乡镇、民营企业代表的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中,从一家总资产不到500万元、连年亏损且资不抵债近100万元的化纤厂发展到傲立全球化纤行业,同样是对中华民族的这种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一路走过37年的桐昆集团,也以敢为人先的气概,在以稳健著称的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士良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桐昆特色的稳健发展之路,从1991年至今,实现了“五无”:无年度亏损、无对外担保借款、无销售应收款项、无产品积压库存、无停产减产。 

  从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球第一 

  桐昆写就时代的精彩答卷 

  1981年,浙江省桐乡县洲泉镇的五个公社与桐乡县的社队企业局联合创建了当地第一家专业生产化纤长丝的乡镇企业——桐乡县化学纤维厂。1986年,厂子把弹力袜车间划分了出去单独成立弹力袜厂,并把正在建设中的技改项目划分出去成立凤鸣化纤厂。但是由于经营管理等诸多困难,弹力袜厂存在了两年之后宣告关门,桐乡化纤厂也停滞不前。至1990年,桐乡化纤厂陷入困境,成为整个浙江省化纤纺丝行业规模效益倒数第一的企业。

  眼看着厂子要倒闭,200多名职工心痛不已,联名致信当地政府领导希望调整企业的领导班子。职工们的来信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他们多次找当时在凤鸣化纤厂任副厂长一职的陈士良谈话,希望其出任桐乡化纤厂厂长。

  1991年3月5日,当地政府一纸“命令”,陈士良接过了这个摊子。在当时,清算小组清算后发现,总资产不到500万元的桐乡化纤厂已经资不抵债近100万元。

  上任伊始,陈士良便奔波于省市内外,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当时全国化纤市场供销两旺,正处于繁荣时期,低档次的丙纶产品市场销路畅通无阻,交易频繁,经常供不应求。而以桐乡化纤厂当时的技术水平虽然没有走在同行业中的前列,但产品的销路应该可以看好,而且工厂尚有许多可以利用的闲置资源。于是,整顿内部管理,恢复正常生产,就成了陈士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第一仗。

  同时,陈士良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聚拢涣散的人心。每天他都与员工摸爬滚打在一起,与员工以心换心、将心比心,使员工们看到了企业新的希望。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市场行情、同样的中层领导和职工队伍的情况下,在陈士良调任厂长后的第一个月,桐乡化纤厂的产量就增加了近四成,获利五万元。

  随后,陈士良马不停蹄地扩大产能,利用企业自身积累,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上了一条年产200吨的SKV101丙纶纺丝机生产线,两个月收回全部投入,当年盈利100万元。陈士良首战告捷,迈出了他事业起步最为艰辛的一步。 

改革开放40年|桐昆:从破壳而出到世界化纤巨头

  1992~1993年,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涤纶长丝产品以其优越的性能和用途预示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调整产品结构势在必行。为筹到技改资金,陈士良决定“借船出海”——北上寻找联营生产的合作伙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陈士良以满腔诚意和高度可行的合作方案先后赢得了江苏昆山苏三山集团、江苏常熟化纤设备厂的支持和信任,引进三条涤纶纺丝线。至1993年初,一个原本需要3000万资金和数年时间的技改项目仅用一年就顺利完成了。桐乡化纤厂当年实现产值65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企业从此脱胎换骨,初具规模。后来,为了让企业牢记这段创业历程,同时为表达对昆山苏三山集团、常熟化纤设备厂患难相助的感激,陈士良把企业更名为“桐昆”,志名以谢。至此,桐昆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1995~1996年,桐昆开始从常规纺向高速纺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升级发展期,桐昆一跃成为桐乡市经济总量第一的企业。1997~1998年,桐昆开始了低成本扩张,先后以兼并、重组等方式收购了一批企业,迅速壮大了企业规模,1998年,桐昆投资1.6亿元引进日本生产线,上马了一步法。在这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桐昆跨上了涤纶长丝专业化的经营之路,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

  1999年,桐昆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浙江桐昆化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04年更名为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组织结构上奠定了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桐昆实现了从切片纺丝到熔体直纺的跨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下,桐昆逆势而上,投资12亿元启动了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熔体直纺项目,并于2009年顺利投产,同年,投资33亿元启动了嘉兴石化年产80万吨的PTA项目,这个项目也使得桐昆形成上通PTA、下达长丝生产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至此,桐昆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商。2011年5月18日,“桐昆股份”成功上市,桐昆进入资本市场,属于桐昆的崭新蓝图也从这里展开。

  如今,桐昆又进入了“做强主业、拓展行业、延伸优化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的发展新阶段,开始进军上游炼化产业,拓展企业发展空间。2017年5月,桐昆股份收购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股权,拓展石化上游业务,努力打通PX—PTA—长丝全产业链。

  大刀阔斧改革 成就跨越式发展 

  从一个资不抵债100万元的乡镇企业到世界级涤纶长丝企业,纵观桐昆几十年的发展,陈士良认为是“稳健”的,甚至可以说是“保守”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做事要考虑能力,包括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团队的能力;要考虑资金实力,不要做超出自己实力的事情;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做事”。然而正是这份稳健和保守,让陈士良带领桐昆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特色路,给行业做出了表率。 

改革开放40年|桐昆:从破壳而出到世界化纤巨头 

  首先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推动产品升级。在陈士良看来,装备优势是企业专注行业发展的“内涵”扩张。这盘棋,桐昆一下就是30多年。从1982年建厂初期的VC403镇江产丙纶生产设备到上世纪90年代初SKV101设备,转涤纶后,从最初的KP431涤纶纺丝设备和常熟SKV102涤纶纺丝设备到如今从德国、日本进口的最先进的巴马格、TMT纺丝卷绕设备,从二头纺到现在的十二头纺、十六头纺、二十四头纺乃至三十二头纺,每一步都让桐昆在化纤行业走得更稳更实,也让桐昆的产品不断升级。如今,桐昆已具备五大系列1000多个涤纶长丝产品生产能力,产品差别化率超过60%,从50D到1000D之间几乎所有规格的涤纶长丝均可生产,被业界称为中国涤纶长丝行业的“沃尔玛”。

  其次是创新为魂,耐住性子磨练内功。翻看桐昆集团的创新发展图表,这是一张用大投入换来更大产出的图表——2017年,桐昆全年完成工业性生产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和科研方面均投入逾3亿元;至今,由桐昆牵头、参与起草的国家(行业)标准已近40项,列入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3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9项,申报专利500余项,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0余项。

  第三,机器换人、智能制造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当经济新常态的气息迎面扑来时,“机器换人”成为桐昆撬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加速器。过去的化纤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如今,桐昆的新车间里,从生产线上下线到仓储、发货,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只见车间里化纤丝筒从生产线上自动落到推车上,沿着轨道来到包装车间,巨大的机械手臂把丝筒放上包装流水线,打包、贴上标签,再由机械手臂放入推车自动送入全自动立体仓库。与此同时,根据当天的订单,存储在仓库里的货品经过自动分拣系统的运算,通过轨道自动运输至发货区,完成发货。这自动化生产场景是桐昆集团近年来持续加大智能制造改造力度的生动缩影。

  第四,“互联网+”融入传统工业探索新领域。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普及,桐昆这个传统的行业也在“互联网+”上探寻一方新天地。2014年8月22日,桐昆“工银聚”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了企业多渠道销售,成为嘉兴地区化纤行业实现网上交易的首例。目前,桐昆信息化系统已广泛涵盖企业各项管理,实现由单一系统运用到业务集成的转变,信息化促企业管理升级,借助大数据促进了企业转型。桐昆集团从2003年起引进ERP系统,从以前的纯手工到部分自动化。2014年起集团导入了新的ERP系统和OA办公系统。新的ERP系统和OA办公系统的上线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而且更加规范了集团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信息化改造后,桐昆集团销售、财务岗位缩减了50%,仓库、警卫岗位缩减了33%,去年货品库存天数从平均10天缩减为4天。 

改革开放40年|桐昆:从破壳而出到世界化纤巨头

  第五,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生产引领行业趋势。“节能用电没诀窍,随手关灯为首要”、“请随手关紧水龙头”……像这样的提示,在桐昆集团行政楼、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在桐昆集团几个厂区的屋顶,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蔚为壮观,源源不断地向车间输送着“绿色电”。对于化纤行业高能耗特性,陈士良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一手抓企业发展的同时,另一手紧紧抓住节能降耗不放。桐昆下属恒盛、恒通、恒邦、恒腾几大分公司的乙醛回收项目顺利投入运行;恒通工业区及恒腾公司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已达13.5MW,全年发电量超过1300万度,在行业内首屈一指;嘉兴石化尾气余热发电项目,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中水回用系统改造、污泥干化项目,园区厂区废丝造粒项目、染色水处理系统,恒达FDY油气分离系统,恒盛公司脱硫除尘系统等均已投入使用……从切片纺企业延伸到熔体直纺,从熔体直纺到PTA,从年产不足千吨到如今百万吨级的企业,桐昆集团通过“加减乘除”法则来实现一次次飞跃式转变: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降低万元产值能耗,实现节能降耗的加法效应;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能耗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能耗减量效应;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差别化新品种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技术进步节能的“乘”数效应;同时,通过小改小革,自主创新,改造高能耗低产出的生产线,实现落后低效产能淘汰的“去除”效应。

  去年,桐昆集团牵头的“绿色多功能差别化聚酯纤维制造与应用技术集成创新”项目入选了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成为嘉兴首个入选这一“国家队”的项目。

  百年桐昆 永续经营 

  虽然目前桐昆取得了如此骄人成就,但在陈士良看来,这只是百年桐昆建设过程中的一点小成绩,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打造百年桐昆,实现永续经营”的梦想:打造一个产能超千万的“全产业链企业”、“先进化纤制造企业”和“绿色智能企业”。 

  为此,桐昆集团表示,“十三五”及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桐昆将坚持“规模化、一体化、差别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力量,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努力打造企业在科技和人才上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提高国际化水平,力争把公司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集团。

  预计到“十三五”末,桐昆长丝年产能将超过750万吨,聚合年产能将超700万吨,PTA年生产能力达到420万吨,并向上游拓展,实现再造一个新桐昆的目标。为着这样的梦想和目标,桐昆将持续以大投入为支撑,以大转型、大提升为抓手,实现企业全面大发展,继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化纤产业进步而不懈努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