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宁夏石嘴山产业扶贫进行时,移民一个月挣以前一年的钱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6-22


6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马建建在扶贫车间恒达纺织厂包装纱线。

  中国日报石嘴山6月14日电(记者胡冬梅 赵伊梦 陈泽冰)今年39岁的马建建正忙着在恒达纺织厂的扶贫车间织纱线,2012年从宁夏固原搬迁到石嘴山的移民安置点后,马建建住在政府补贴的54平米的房子里,以前在老家种地年收入5000元,现在在车间里工作每个月就能赚4600元。

  “我现在已经是小康了,一个月挣以前一年的钱。”马建建说,现在就是要努力供家里的两个孩子考上大学。

6月13日,宁夏石嘴山,一名工人在恒达纺织厂扶贫车间作业。(中国日报记者 陈泽冰 摄)

  宁夏石嘴山市西依贺兰山,东临黄河水,近年来当地着力产业扶贫,通过发展轻工业、养殖业等带动就业,增加移民群众收入。

  恒达纺织的扶贫车间于2015年落户石嘴山,填补了该市纺织产业空白,既解决了当地移民就业,又提高了家庭收入。自建厂以来,先后帮助解决劳务移民、失地农民、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900余人次。恒达纺织的纱线主要用于高档服装的生产并销往广州、浙江等地。

  6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杨晓刚在工人在扶贫车间恒达纺织厂包装纱线。

  24岁的杨晓刚家在固原市隆德县,四年前来到扶贫车间打工,负责打包工作。原来在家里没工作,现在月收入有4000多。他靠在工厂打工帮助家里还清了盖房欠下的十几万。“挣到钱想买车、买楼房,这都是很正常的。”杨晓刚说,从今年开始要攒钱买房娶媳妇。

6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海燕村,一名员工在湖羊纯繁科技园查看羊舍。(中国日报记者 陈泽冰 摄)

  石嘴山市海燕村作为生态移民安置地,着力发展养殖业扶贫,已经投资223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0余平米、养殖规模达5000只羊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扶贫贷款600万元,组织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湖羊纯繁科技园托管湖羊3000只。

  据海燕村党委书记何鹏介绍,村民每年可以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购买每只2000元的母羊共15只,交由企业托管,同时可以享受800元的国家补贴、帮扶单位的5000元补助以及企业每只150元的分红。

6月13日,宁夏石嘴山市海燕村,当地村民在润龙包装公司扶贫车间工作。(中国日报记者 陈泽冰 摄)

  海燕村产业扶贫投资1372.3万元建成了3个面积各1000平米的扶贫车间,投入380万元新建了3000平米的编织袋加工车间,引进润龙包装等企业,稳定就业16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待生产线全部装配完成后,预计可安置就业500人。

  64岁的马德英原来在家里种地,好年景的时候,庄稼能挣5000元,差的时候能能挣2000元。现在她和丈夫杨世清一起在海燕村润龙包装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做包装化学材料的袋子,每件四分钱,一个月两人能挣2500元左右。“现在变化大,国家对老年人太好了。”马德英感慨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