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郑双燕和她的扶贫车间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6-22


  题记 

  2019年,郑双燕结束了她之前逾十年的在外务工生活,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就业创业经验,回到了家乡朝那镇。当人们问到她为何放弃之前大城市趋于稳定的工作和生活,选择回到各项建设都相对不甚发达的家乡,进行这并不容易的创业时,她陷入短暂的沉默,而后说:“就算我用尽所有,也要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郑双燕今年34岁,朝那镇什字村人,年幼帮家里劳作时受了小伤,受限于当时有限的家庭境况和医疗条件,小伤成了残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下向上的态度、放弃积极地生活,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十年过去了,她到过车间一线,也办过小买卖,自身有了一点积蓄,经验也愈加丰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从网上、从身边看到口罩供应极其短缺的现状,她自告奋勇,心怀作为一个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的热忱,来到朝那镇政府,向镇领导班子提出自筹建办一个防疫物资加工生产车间,无偿为全镇供应口罩的想法,虽受限于外部市场条件未能实现,但这体现出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她没有万贯的家财,外出务工亦不在高位,她甚至都没有一个在狭义上称之为“健康”的身体,而她却是在苦难、在疫情面前不低头不认输的一个人,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清晰照鉴,是人才振兴战略广泛落地的鲜活印证,她更是社会扶贫、致富不忘帮带的生动证明。

郑双燕(左起第三名)和工人们在车间共同学习

  车间根据生产工艺分设剪裁区、整理整烫区、成品生产区3区500平方米,购置安装缝纫机30台、电子圆头锁眼机1台、电脑平车50台、定型整烫机组1套,具有一定规模生产加工能力。外出务工多年,郑双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通过“互联网+订单”,在阿里巴巴、猪八戒网等平台发布服饰、布艺等加工信息,承接生产订单;通过“互联网+用工”,在“朝那党建”微信公众号、各村微信QQ群等发布务工信息,吸纳本地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通过“互联网+销售”,注册淘宝、京东店铺,销售生产成品。自复工复产以来,共稳定吸纳镇域劳动力30人,其中残疾人劳动力7人、贫困劳动力14人,带贫、帮残、助妇女,社会效益明显。

  朝那镇人大代表、高崖村妇女李红霞:"郑双燕身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自身致富小康的同时以创办实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是回馈社会的大善之举;我作为一名妇女,能够感同身受照顾家庭和外出务工的矛盾,建办服装加工车间,解决了更多妇女就近务工就近收入的现实需要,提高了家庭收入,也有利于家庭稳定和谐。”

  来源:朝那党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