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54国,为何埃塞成为中国代工厂首选? |
应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及非洲棉花和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邀请,2018年年底,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书记兼秘书长高勇率领的中国纺机企业代表团先后出访了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就两国纺织工业现状及投资环境进行考察。
考察期间,先后与埃塞工业园区发展公司(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Industrial Park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IPDC)、埃塞投资委员会(Ethiopian Investment Commission-EIC)、埃塞纺织和服装制造商协会(Ethiopian Textile & Garment ManufaturersAssociation-ETGAMA)以及(肯尼亚)非洲棉花和纺织工业联合会(African Cotton and Textile IndustriesFederation-ACTIF)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并参观了埃塞Bole Lemi工业园区和相关服装企业,部分考察团团员还参观了Dire Dawa工业园区和园区内在建的无锡一棉工厂。 在埃塞期间,代表团还前往我国驻埃塞使馆,并与谈践大使进行了会谈。 参观Bole Lemi工业园区 参观Bole Lemi工业园区制衣厂 参观无锡一棉在Dire Dawa工业园区的在建工厂 中国是埃塞排名第一的投资来源国、贸易伙伴国和工程承包国,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当前,埃塞大力发展工业化道路,在全国范围建设了19个工业园区,并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国投资。无锡一棉、江苏阳光、无锡金茂和上海纺织等纺织企业均已选择了埃塞作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生产基地。 虽然目前埃塞经济发展遇到了外汇短缺等困难,投资环境也还有着不小的改善空间,但包括国际机构、外国政府等在内的各方均看好其中长期发展前景。 随着国内众多纺织企业逐步加大向埃塞和肯尼亚的产业转移力度,以及两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将是值得纺机企业重点关注的潜在市场。 中国代工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江浙广东一带诞生,继而汹涌澎拜从沿海城市包围内陆地区,后又逐步移至东南亚,如今又雄心勃勃地向着非洲高亢进军。 非洲54个国家,谁是中国代工企业的最佳归宿?埃塞俄比亚借助遍布全国的工业园,再谱上如虎添翼的亚吉铁路,代工企业的归宿无疑要数“非洲四小龙”之首埃塞俄比亚了。 面对劳动力成本的挑战,中国代工企业走向非洲注定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尽管埃塞俄比亚已经成为中国代工企业的首选,但打算迁移和初来咋到的投资商们还有必要了解更多已经落地的企业在埃塞经历的人和事。 在非洲的低工资背后 代工企业被喻为一支游牧大军,哪里工资低廉就往哪里移动。 当今中国的劳动力不再廉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工人成本上来对比,2005年,一个工人的月薪大概在1500元到2000元,而现在的月薪在5000元以上是正常的。对大型工厂来说,一个工人的薪水加上社保等支出,一年大概需要7万元。 而在埃塞俄比亚,工人的工资成本只有中国的1/7,而且每年社保支出仅相当于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但非洲工人的劳动效率又是如何呢?到底几个非洲工人可以相等于一个中国工人?如何培训当地员工以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呢? 员工培训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我们要花费五天的时间对每一位新员工进行个人卫生、着装以及纪律的培训。埃塞俄比亚工人的工业化基础太低了,因为不曾被殖民过,所以有时他们不能理解工业化的进程但却有着盲目的自豪感。 多劳多得的观念在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并没有被劳动者们所崇尚,几家在埃塞俄比亚落地三年以上的中资企业也正在努力地尝试和执行中。 断链的产业链 在非洲无疑具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但是相对落后的产业基础又限制了其发展规模。具体来说,就是人力成本比国内便宜了一半以上,但是供应链和运输时间就更贵了。 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和效率,容易导致货期不稳定。此外,除了简单的产品在非洲生产外,复杂一些的产品还是要依赖在中国代工厂来完成。 我们在工业园参观代工车间时就看到,有的服装代工企业还生产纸箱自给自足,制鞋厂也制作模具,但是几乎所有的其他生产配料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所以企业迁移非洲,在成本预算上不可忽略由于产业链的断链所增加的费用,当然,对某些专门生产配料的厂家而言,这又成为一个可遇而可求的商机了。 Kombolcha工业园的一家纺织厂在国内为品牌运动袜代工,工厂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一期投资项目是纺纱,而后纱线出口到中国织袜。 在非洲建厂有风险,投资要谨慎。对投资国的实际情况了解越多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建厂之前必须了解的事实:投资的成本预算,厂房和土地的申请程序,工业园建设的最新进展情况,埃塞俄比亚法律法规,通关运输情况,原材料来源,同行业状况,具体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以及公司注册的程序等等。 出口用于制造业的大宗商品一直是非洲长期处于殖民贸易国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非洲大陆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似乎也是如此。现在的共识,非洲是时候改变方针,走工业化道路了。 许多非洲领导人曾直言不讳地认为中国是非洲的大好机会。其中之一是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他说“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不是对非洲的威胁。” 撒哈拉以南非洲共有9亿人分布在近50个国家。中国拥有13亿的国内市场。早在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就观察到:“中国的国内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并不比欧洲所有不同国家的市场差太多。”非洲也可以这么说。规模在经济上很重要,尤其是产业政策。 就中国自己来说,中国最近加快非洲工业化的战略是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与非洲伙伴经济联系的结果。 转自:纺织机械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