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40家日本纺机企业参展带来哪些新机型?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2-08


  在10月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及ITMA亚洲展览会上,有约40家日本企业、团体参展,带来他们最新的机型和解决方案,展出规模在海外企业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

展出规模位列海外展商第三位

  津田驹工业公司和两家中国法人共同参展,实物展示3台最新的喷气织机、2台喷水织机。展示用于窗帘和毛巾生产的织机,介绍其节能和高速特点。以非服装用途为中心,展示新鲜感,刺激观众的购买欲。

  丰田自动织机公司展示包括提高了独自开口装置通用性的新型号在内的4台喷气织机和1台实现高速回转和低振动的新型喷水织机,还有1台环锭纺纱机,显示了从纺机到织机的综合实力。喷气织机的新型号能生产高设计性的条格布、使用不同种类不同支数纱线的灯芯绒等复杂织物,通过实际演示进行了说明。

  福原产业贸易公司意识到生产地从中国向东南亚的转移,因此展示能覆盖全亚洲地区需求的综合实力。展出的亮点商品是双面4色自动换纱1/4隔距针织大圆机“M-FY4QG”。提高了生产效率,能丰富商品的种类。“M-FY4QG”能在针织面料的表里使用材料及粗细不同的纱线,因此能生产提高了时尚性、肌肤触感、防风性的面料等。针盘为28针距,针筒为7针距的特殊规格,并搭载有4色切换装置。

凭借省人工、高附加值扩大商机

  客户在参展的日本企业的展位中进行了踊跃的商谈。在对省人工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可以说日本企业的商机在扩大。

  村田机械公司展出涡流纺纱机“VORTEX”等,受到了很多询问。“VORTEX”机集粗纱、纺纱、卷绕三个工序于一体,通过减少工序能削减人工费用。由于能生产功能性差别化纱线,因此近年来在中国的销售急剧增长。

  和村田机械公司在同一展位共同展出的TMT机械公司主要展出化纤长纤维的高速拉伸加弹机等差别化纱线加工机。中国的化纤厂家现在也开始通过高次纱线加工实现差别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因此该公司的中国内销正从2015年的下降趋势转为恢复。在本次展会上除了服装用途外,还以寻求安全、放心及环保等附加值的产业用途为目标推广假捻机。

  岛精机制作所公司展出“WHOLEGARMENT”(全成型横编机)的旗舰机型“MACH2XS”。该机型不断被力图实现产品高附加值的中国针织厂家所引进。该机型搭载了自行开发的4张针床构造。另外弹簧式可动沉降片系统不会给线圈多余的压力,能使线圈保持理想的状态。此外,该公司以3D设计系统为核心,从针织产品的企划到生产、促销的综合解决方案也受到关注。

喷墨印花机的展出引人注目

  本次展会上喷墨印花机的展出也很受关注。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的“Nassenger SP-1”采用单向方式实现了与以往印花机相同的高速印花,此外还展出了直驱高速印花机“Nassenger 10”和中速机“Nassenger 8”。

  Mimaki Engineering公司主要展出此前收购的意大利La Meccanica公司的直驱高速机“Tiger-1800B”。观众对高速机很感兴趣,该公司收到了约20家企业的咨询。

  东伸工业公司展出搭载了新型24喷头的高速机“ICHINOSE 2050”,展示具有每小时480平方米的印花能力。EPSON公司展出升华转印式高速机“Sure Color F9280”,能以1台实现以往需要5台印花机的加工量,可削减人工费用。

  另外,柯尼卡美能达公司针对喷墨印花机“Nassenger SP-1”的中国内销,将和东伸工业公司合作。东伸工业公司利用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网络销售“Nassenger SP-1”。

专件器材的差别化创新

  在众多喷墨印花机的展示中,生产销售液流染色机等的日阪制作所公司设置了液流染色机的样机,介绍对高难度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方案。中国染色行业由于环保规制及订单的减少正陷入苦战,但即使如此该公司在中国的销售今年仍取得了增长。除了商品实力外,包括前后工序在内的综合方案受到好评,和化纤厂家等“成功企业”的贸易顺利扩大。

   

  机械部件厂家也进行了积极的商谈。化纤喷丝板制作所公司以复合纺丝用喷丝板等差别化商品为中心展出。中国内销方面去年由于海岛型纤维的热潮,销售快速增长,今年则低于去年同期。但以差别化产品为中心的销售保持良好势头。尤其是针对非织造布使用的化纤喷丝板实现稳定增长。

  高山钢筘公司除了高品质的钢筘,还有钢筘清洁器等保养设备也得到很多咨询。南海工业公司的织机用综框提高了知名度,综框不断高附加值化,客户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金井重要工业公司主要展示用于棉纺高速运转的钢丝圈。虽然中国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但顾客正在追求差别化,因此商机在扩大。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