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非常两会 非凡成果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12-17


全国两会为纺织业健康发展营造有利政策环境

  本刊记者-郝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纺织行业建成纺织强国的节点之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行业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系统性风险,产业供需两端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为对冲环境影响,保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价值,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发声,重点围绕修复产业生态、保证产业安全、巩固产业地位,呼吁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

  5月28日,全国两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举行的。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和全国近5000名代表委员一起担负使命,围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决战决胜目标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在这次非同寻常的两会上高度统一,凝聚起磅礴力量。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即将编制的“十四五”规划中,中国如何布局制造业未来,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各位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不仅代表着纺织业的心声,更体现着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焦点1

  为企业减负,确保今年小微企业存活率

  修复产业生态,就是要通过加大降税减费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扩大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企业”的信号空前强烈。

  报告强调,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建议:“政府可以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直接给企业提供现金流,同企业保留员工、复工复产、数字化转型等挂钩,并由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参与。”她说,“工作要下沉,如防疫工作要下沉到街道和小区,政策要下沉到注册地的最小单位,这才是精准滴灌。”

  中小微民营企业很辛苦,绝大多数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销售链断裂、交不起房租、发不出工资等方面的难题,亟待提高贷款可获得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盘活现金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表示,围绕政策落地,政府不妨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每季度或半年,倾听企业真实声音,有效评估政策落地的实际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常山北明科技有限公司恒盛纺织分公司职工冯丽朝建议,地方政府应研究出台调低土地使用税税额等措施,通过财政的“减法”换来企业的“加法”。通过进一步减轻实体企业各种税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拓宽企业赢利空间,为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建议,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推动各级政府将已出台的支持政策有效落地,对因疫情导致阶段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延迟缴纳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适当减少住房公积金存缴比例,并在合理范围内宽限征收期。此外,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对受疫情影响但基本面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阶段性适度提高对不良贷款的界定标准和容忍率;研究给小微企业提供1年期以内的低息甚至零息贷款,用于生产企业应急性资金周转。

  对于扩大消费,丁世忠建议,逐步提高居民和家庭可支配收入,引导和改善消费预期,持续释放社会消费潜力。消费券的发放应进一步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在目前已发放餐饮类、日常用品类等消费券的基础上,对中低收入家庭发放一定额度的现金类消费券,并可联合当地扶贫办等有关政府部门,确保覆盖当地重点家庭。他还建议研究扩大个人所得税抵扣范围和额度,增加个税抵扣项目,例如商业健康保险。在目前以个人征收的基础性制度上,研究向按家庭征收的转变,如大病专项抵扣等,减轻家庭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建议,政策面给出财税金融红利政策,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真正惠及中小微企业;建立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并建立两级信用担保机制,分散信贷风险,最大程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焦点2

  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大对企业、平台支持力度

  保障产业安全就是面对贸易急剧萎缩风险,稳定外贸基本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这让稳外贸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议话题。

  在促进外贸基本稳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以“外贸稳中提质”为主题,提出“关于加强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 + 积极应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挑战的建议”。她表示,在疫情暴发、个别国家“疫情政治化”倾向抬头、逆全球化思维泛起、国际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的背景下,值得对“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功能延伸,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加大对平台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离岸、属地经营等优势,通过政策支持、资源支撑等措施为平台赋能,强壮其服务对外贸易的能级。

  王伟提出三点建议:建议对平台企业给予保险降费和增加融资产品支持;建议试点适度放宽转口贸易的审批和监管;建议探索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创新。

  陈丽芬也特别关注纺织企业“走出去”问题,她认为,“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将继续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和并购优质资源,提升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水平。陈丽芬围绕纺织业产能和资本相结合的国际布局,提出多项建议:从税收和金融两个方面提供支持,提升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体来看,税收上,建议对企业境外汇回的股息红利所得给予免税待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促进海外资金回流,加大对国内的投资力度;金融上,建议对纺织投资项目给予低息无息贷款等支持,推动国家境外投资合作相关专项基金对纺织产业链的国际布局提供实际支持。

  此外还有代表表示,在政策支持之外,更应积极引导企业转变思路,“危”中寻“机”。如通过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等方法,找到外贸发展的新方向、新亮点,以此助力外贸主体在实现稳存量之余,争取扩增量。

  焦点3

  完善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疫情使得行业的战略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但长期以来,行业的实际贡献和社会认知存在着巨大落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大对行业的引导和支持是巩固行业地位的重要内容。

  优化营商环境,连续多年都是两会的热议话题,每年也有持续进展,但就目前情况看,不同规模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资源的可获得性方面仍存在差异;在一些环节,制度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也成为制约微观市场主体发展的系统性梗阻。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等。实质上,这就是要打造公平的、竞争中性的外部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标投标等方面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

  实际上,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等7个方面,提出了破除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框架。由于在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缺乏执行细则和有效监管,很多地方没有把中央的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惠及企业的具体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会主席傅军建议,各地各部门要尽快研究具体办法,制定配套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同时还要加强对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的落实情况跟踪问效,对政策落实效果实时评估,在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改革,让《意见》的各项措施能真正取得实效、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新郎希努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桂波建议,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政策的参与、行业的放宽等方面。

  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话题。眼下,新一轮产业链重构、全球产业变局的窗口期正在到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看来,要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对产业环节和制造企业开展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从而有效推进制造业的集群式、协同化、共享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染料事业部总工程师欧其建议:“全国层面要突出集群优势,建议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其他重要城市群为区域单位,加快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国家指导意见并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国际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邱亚夫建议,着力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打造纺织业的中国影响力

  本刊记者-董笑妍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全国两会的召开意义非凡。此次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让中国人民团结凝聚、民族自信极速壮大,纺织服装行业在本次疫情中的快速反应、积极作为,也让大众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在雄厚实力的基础上,如何强化中国品牌、提升文化自信、搭建中国时尚话语权平台、推广体现中国现代风貌的礼仪服装,成为了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重点探讨的问题。

  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引导与支持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纺织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大国,却与品牌强国相差甚远,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消费能力的优势凸显,品牌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打造“中国品牌”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中国制造”要想在世界站稳脚跟,就必须全方位升级中国品牌,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力和竞争力。品牌兴则产业兴,品牌强则中国强,品牌已经成为了国家实力的象征。今年两会上,打造中国品牌也是众多代表的一致呼声。

  中国纺织产业作为中国支柱型产业和全球竞争优势型产业,有能力也有义务在品牌建设上冲在前列,因此,多位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以品牌建设为题提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发展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全球时尚话语权方面,行业印象被锁定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具有符号意义的中国时尚象征——“大师、大事和大牌”,在主流时尚话语权体系中呈现缺席状态,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和设计师还不多。

  杨勋建议,中国服装行业要充分发挥知名品牌与设计师的时尚引领作用,培育和扶持一批优秀品牌和设计师走向国际时尚发布平台,并加强终端渠道建设,增强中国品牌、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应重点培育3-5家本土时尚品牌、5-10位设计大师,跻身国际一线品牌阵营,凸显“中国时尚”的符号意义;政府对于国际拓展与发布活动应给予相关支持;重视品牌价值评价、品牌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等活动,增强我国在品牌价值评价领域的全球话语权。

  全国人大代表、滨州亚光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星也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引导与支持的相关建议。王红星表示,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应支持行业组织、专业机构建立完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数据库,建立科学规范的行业品牌管理规章体系,持续拓展行业品牌创新发明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培育,引导更多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升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出台优惠政策,培育优秀国潮品牌、龙头品牌。

  对外打造重量级中国品牌,对内也可创建富有文化内涵的民族品牌。“我要站在人民大会堂为绣娘代言。”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组建的松桃苗绣团队拥有4000多名绣娘,“我们将指尖记忆转化为指尖经济,解决了部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并打响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像松桃苗绣这样的企业在贵州已经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此次来到两会,石丽平建议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最好的保护方式莫过于支持其商业化与品牌化,让更多的消费者通过民族品牌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最终帮助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提振本土服装行业文化自信

  如今,中国两会对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英国《卫报》这样报道,“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也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全球事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今年两会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在他们看来,如今的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从容和自信,对话世界、融入世界。其中,文化自信是最普遍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对此,王红星表示,树立更广泛、更深入的文化自信也是当代企业家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尤其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行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纺织服装行业的有效作为也为大众树立了对中国制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本土纺织服装企业更应迎合这一势头,加强主动作为,加强推广宣传,提升本土品牌的消费信心与国人的文化自信,达到树立民族品牌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纺织装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提振中国文化自信的主要抓手之一。在日常消费行为中,国家、行业与企业应该共同宣传中国服饰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让消费者通过穿着中国设计、本土品牌产生文化认同感,从而让世界欣赏、流行中国服饰。

  王伟建议,应积极宣传本土设计,形成“弘扬中国文化、推广中国品牌”的舆论氛围;通过“中国服饰文化寻根”等活动,为推广造势;发挥政府、企业、民间三方积极性,通过政策供给、资源扶持,形成发展中国品牌的有力支撑。

  推动体现中国时尚话语权的平台搭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而早在201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科学合理界定平台责任,明确平台与平台内经营者的责任,加快研究出台平台尽职免责的具体办法。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石丽平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对如何通过平台经济带动地方纺织产业发展也有一些思考。在她看来,当前发展平台经济的关键在于科学界定平台责任,建立鼓励平台创新发展的容错机制,让平台和商家的经营更有确定性。因此她建议,在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平台尽职免责的实施细则,明确平台和经营者的责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大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减少顾虑,让敢于担当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杨勋也建议,要推动体现中国时尚话语权的平台搭建,一是要加强流行趋势研究平台的建设,加强色彩、纤维、纱线、面料、服装和家用纺织品等全产业链流行趋势的自主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应用范围;立足当下,合理借鉴国际国内流行趋势成果研究;面向未来,切实加强对新消费方式尤其是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研究。

  二是要加强时尚发布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品牌日等纺织行业系列活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等时尚孵化与推广平台的市场影响力和全球影响力;要支持和推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世界时尚中心的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资源对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贡献度。

  推广体现中国现代风貌的礼仪服装

  每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传统服饰都会成为会议期间的一大看点,大家在忙碌而又严谨的会议生活中,也向大众生动展示了中国传统礼仪服饰的丰富与多彩。圆领、立领、刺绣……形式多样的礼仪服饰,不仅诠释了民族文化,更呈现了中华民族精英们的风采。与此同时,“推广体现中国现代风貌的礼仪服装”也成为了其间的热点话题。

  对此,杨勋表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服装服饰都是承载民族文化、反映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而当前在一些重要礼仪场合,尚缺乏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体现中国现代风貌的礼仪服装。国际社会中,针对每种商务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要求,随着国力的提升,国人在商务场合的着装也应该在尊重场合与他人的前提下,充分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为此他建议,要推广基于中华文化的当代礼仪着装。编制实施《基于中华文化的当代礼仪着装指南》团体标准,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提出礼仪性场合如商务着装、成人礼、婚礼等特定时间和场景的着装指南,以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在当代的时尚表达,增强文化自信。

  王伟也认为,服装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当代体现,中国现代礼仪服饰的设计研究能传承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彰显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风貌、展现中华民族大国风范。

  她建议,一是以中西服饰历史沿革为线索,去芜存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开放中彰显中华文明的底蕴和文化价值。在此过程中一定要着重思考、探索、设计、制作以及推广、应用,让新时代中外人士都认同和爱穿“新中式”服装,在款式、结构、工艺、面辅料等方面深度挖掘,不断创新与提升。

  二是让“新中式”服装形成一套专业化、理论化的服饰制度体系,使其充分发挥政治价值,要设计出能够代表我泱泱大国的威严、大气且适应盛装场合穿着的服装。

  三是精准定位,打造高端新中式服装服务体系,商业化落地,最大化发挥其经济价值。目前国内高端“新中式”服装定制还是蓝海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需要此类服务,可以打造一个“新中式”服装的服务体系,以沉浸式的场景及贴心的服务来推广“新中式”服装,使之成为中国文化形象的一大IP。


加大科技创新 拥抱数字经济

  本刊记者-李亚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经济承受住了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也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两会期间,对于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的热点话题不断发酵。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构建健康有序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行业科技创新,同样意义重大。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有哪些措施行之有效?来听听两会代表委员和行业人士的建议。

  推动电商有序发展,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今年两会期间,直播带货话题频被提及。疫情当下,线下渠道遇冷,电子商务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线上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在这一进程中,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温州森马服饰董事长邱光和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降低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成本。二是希望各地政府加大对于企业线上业务拓展的政策支持,如能否对2020年线上销售产生的税收给予返还,对电商企业办公场地租金减免,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参与线上线下专业展会等。三是推动跨境电商支撑体系的建设,如支持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中西部海外电商发展,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跨境电商的开拓等。四是营造公平有序良性的竞争环境,主要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现有电商平台的管理,健全商业保护机制和投诉通道,实现高效快速维权。

  关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措施,在之前举行的“2020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视频座谈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出台临时性个税减免措施,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和消费能力。第二,各级政府加强市场消费引导,将鼓励消费类别扩展到纺织服装等领域。第三,各级政府加强对商业实体场地租金的价格指导,合理调控商场场租价格,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对企业给予租金补贴。第四,推进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强化对行业补短板、提质效等类型投资的支持力度。第五,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筹办各类线上展销会、供需对接会等销售平台,结合疫情防控进度,有序开放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用补助等。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纺织业智能制造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催生了数字经济这一新形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更使数字经济一时间成为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纺织服装行业、企业针对数字化经济、智能制造等进行了积极探索。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德康表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企业的一次考验,全国纺织服装企业都在全力以赴稳增长,在此大背景下,更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艰难时刻倒逼企业深入思考、模式变革,积极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把危机变契机。同时也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互联网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业务。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工业大学校长夏长亮谈到,我国纺织产业已经成为国际领先产业,未来应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机遇,着力建设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针对数字化,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设跨纺织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行业制造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打造行业数字枢纽,促进行业数字变革,提升产业链网络化协同能力;二是建设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并与重点大数据中心形成互联互通,提升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数据全局流通,释放数字对行业发展的倍增效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对此,邱光和认为,国家政策和企业战略的同频共振一定会带来新的机遇,国内众多传统产业也将有机会在数字化力量的加持下,通过再造融合,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加强对行业科技创新的引导与支持

  两会期间,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不绝于耳。纺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科技应用和时尚发展的重要产业。针对纺织科技创新,夏长亮建议加大对纺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对纺织行业强基项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卡脖子”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适时推进纺织行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

  对于支持行业科技创新,孙瑞哲也提出,应研究出台将企业技改投资按一定比例抵免所得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品牌宣传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而提升企业创新与技改投入积极性。将企业购买设计手稿等产品开发费用纳入所得税前加计扣除范围,鼓励企业扩大在创意设计方面的投入;加强对区域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政策,使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服务,以促进纺织企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加快释放纺织行业科技潜能。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