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哪,检测窗口就开到哪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特色服务领跑行业
本刊记者_ 蔡倩
在2002年,一个只有五六个人的样品展示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为了纺织服装行业中家喻户晓的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纺联检)。如今,国内检测机构遍地开花,而中纺联检则再次以特色服务拔得市场头筹。这是一个关于创业与励志的故事,值得与行业分享。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成立至今已走过了13年的光景,它不急不躁,却总能在市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13年来它一直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走着,既稳健,又快速。
早在2002年的时候,中纺联检的雏形还仅仅是一个只有200~300平方米的样品展示间,“当时的中纺联检隶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只负责对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质量认证部代理的英国锡莱仪器进行展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质量认证部主任杨萍告诉记者,后来他们将这个小小的展示间改造成了实验室,“开始的时候很艰难,仅有五六个人,业务也非常少。”她说。 当时的现状正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验室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家靠什么吃饭? 背负着实验室的生存问题,中纺联检的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一边创业,一边摸索经验,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新型业务模式,以此来解决问题。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天,一位客户和我们聊到,他们自己不会做检测,问是否可以对其进行培训。我们考虑后觉得可以一试,于是就开了一个培训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副主任谢凡表示,当时只有几个人参加,培训班结束之后,大家都觉得这个业务模式不错,于是就试探性地在国内开起了一个有16人参加的小培训班。 “与此同时,我们几个人还申请了国家实验室的认证,毕竟检测是我们的主要业务。获得认证的过程尤为艰难,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执行各种规则和要求,还要逐字逐句地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欣慰的是,2003年我们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证,并得到了评审团的高度评价。”同为元老级人物的苏州检测中心副主任潘大经对记者这样说。 从为英国锡莱做宣传,到办起检测培训班,中纺联检之后又开启了给企业做培训等业务,并得到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实验室(CNAS)的认可。之后一路走来雪球越滚越大,业务多了,检测中心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网”住客户心 时至今日,中纺联检已经在全国各地办起了11家实验室和4家办事处,遍布北京、闽粤、江浙的产业集群热地,检测设备达到上千余台,检测工作人员达到580人左右,场地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可以说,网络式布局是中纺联检最大的特色与优势。这意味着,对产业集群和企业来说,中纺联检已经把服务搬到了他们的家门口。 “中纺联检的实验室发展得很快,我们所建立的服务网点都是经过多次考察和研究的,它们主要分布于全国主要纺织品服装产业集群地,距离纺织服装供应链上游企业较近,地理位置优势十分明显。”闽粤检测中心负责人王政表示,“其实如今很多省级的纤检机构是无法跨省发展业务的,这样看来,我们似乎更有优势。” “当客户需要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就近的实验室及时有效地服务客户。而且我们在检测技术、质量体系、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有各实验室组成的战略工作小组进行及时分享与探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宏珊说,在谈及这一特色的作用时,她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做成分检测试验,我们各地实验室可以进行内部比对测试,通过技术探讨,对技术、时间、流程给予更精细的控制、更加优化,提升效率。”
成长如此迅速的中纺联检,离不开它权威的检测、精细的服务及专业的人才。“检测行业将要面临巨变,现在国家检测机构处于转型阶段,国家鼓励民营检测机构加入,据我所知,上海的一些检测机构已经开始合并重组,从形势来看,未来检测机构会更加市场化,更加侧重为企业服务。”谢凡表示,中纺联检自成立起,主旨就是为客户服务。一直以来,中纺联检以为客户服务、负责为宗旨,目前,其国内业务已经超过了国外业务。 一谈到服务,杨萍更是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起了中纺联检质量管理体系的七大功能:检测服务、实验室建设、质量培训、标准丛书、行业活动、数据服务和研发认证。 她说:“我们具有国家计量认证(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国家实验室(CNAS)资质,同时拥有多家国际权威标准机构和客户的认可,如AATCC、ASTM等。与此同时,我们实行公开、透明的价格策略,企业可向我们电话或邮件获取价目表;而在检测周期方面,我们承诺常规检测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 “我们会尽量地满足客户需求,最难忘的是在某年的十一假期,因为要在节前将检测报告给客户,不能耽误客户的流程,所以我们不惜加班加点来为客户赶出时间。”杨萍表示,除了企业,他们还服务于一些监督机构,比如协助工商部门执行抽查任务,为客户保驾护航。 “我们与质量监督局的检测中心不一样,他们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通过市场抽查、行政处罚等强制性手段进行,而我们则是以帮助客户提升产品质量为目的进行检测。”王政说。
除了检测,中纺联检还开展了建立实验室的业务。“当下,有很多大型企业都开设了自己的实验室,像安踏、九牧王等企业,都通过了CNAS认证。我们目前正在帮助爱慕和361°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谢凡告诉记者,中纺联检辅导了很多企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 众所周知,建立实验室在环境、人员、管理体系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很多企业很难独立把这些事情做下来,因此他们会选择咨询机构帮他们实现。而中纺联检的咨询培训部就专门负责帮企业建立实验室,以及完善整个管理体系。“我们会根据企业需求,从图纸、装修到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为他们提供专业建议。”谢凡说道。此外,中纺联检每年还会在全国举办十期左右的培训班,帮助企业人员学习如何规范操作。据了解,培训分四种:专题培训、定制培训、标准与检测培训、测配色及颜色管理。 比如安踏,最开始中纺联检为他们提供的是检测服务,在检测过程中安踏提出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过后,安踏的高层管理人员又参加了中纺联检的全国纺织标准与质量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他们结识了很多的业内专家。之后,安踏又提出建立实验室,而这些,中纺联检都一一帮助企业予以实现。 “中纺联检每年还会举行两次比对测试,这个活动所有的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均可参加,参会者通常是在会上测试相同的样品,之后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来测试检测出的数据是否准确。” 谢凡说。 起舞“云”时代 近年来,随着企业检测需求的延伸,中纺联检于2012年开启了电商模式,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了合作。 中纺联检在同业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除了进驻一些网络平台,还自主开发了ERP系统,该系统能对过程控制、信息采集、技术表达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确保所有客户获得相同的服务体验。从ERP系统开发人潘大经那里了解到,该系统的信息化功能有二:一是对内,可以起到管理、协同及优化流程的作用,使工作更规范;二是对外,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通过客户端系统和移动端系统对品质数据进行查询溯源、分析利用。 潘大经表示,这一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客户查询到检测报告、进度,还有相关的数据分析。比如一个季度过去了,客户除了可以查询到送检的产品是否合格及产品不合格项目外,还可以看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图表,这种数据分析对企业有很大帮助。 “ERP系统是从2008年开始研发的,2010年研发出了第一个版本,在此期间,我们一直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2014年,我们开发出了ERP系统第二个版本。”潘大经说。 随着微信大热,中纺联检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除了在平台上设置一些常规的栏目外,还即时推送国内外纺织行业最新资讯、标准法规制修订动态等信息,具有及时、高效、实用等特点。“客户可以随时用手机来查看标准内容以及自己的检测进度,非常方便。就好似随身带了一本电子书。”谢凡说。 专业人才自“造血” “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建立实验室,也许对一些敢于投资的企业来说并不难,但是实验室建立后,是需要团队和人才的,没有人才的实验室就好似一间放置机器的储物间。”王政表示,中纺联检在人才的挖掘及培养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中纺联检的团队是非常团结且富有战斗力的,经过多年发展,人才已经逐渐分出层次,是一支极具潜力的队伍。” 选好、用好、育好企业所需的专业核心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虽然耗时费力,但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培养人才。”中纺联检测中心副主任王玲告诉记者。 随着中纺联检的逐步扩大,人才需求迫在眉睫。“我们选择人才的准则有三,首先是专业对口,一般会选择纺织院校毕业的学生;其次是重德,以德为先;最后是具备坚持精神,肯吃苦。”王玲表示,中纺联检会给每一位员工一个充分施展的空间,同时也会为每位员工做好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升检测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还会保证员工的幸福感及福利待遇。 此外,中纺联检还建设了有“人情味儿”的企业文化,如为患重病的员工开展献爱心募捐活动;举办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 一路追寻最初的梦想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转变职能、加强服务,预计未来 5~10 年,我国纺织标准和检测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技术和能力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中纺联检制定了5年战略,计划用5~10 年时间把自己建成中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纺织品服装和消费品质量检验、测试、认证的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 据杨宏珊介绍,中纺联检对人才非常看重,“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心除了挖掘人才,还制定了1314人才战略,准备在今后 5 年培养出一批国内知名的标准化技术专家,形成与中纺联检相适应的技术领先团队。” 此外,中纺联检还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此来推动其实现更高层次的新发展,“近期我们也将考察东南亚国家,探讨开设检测中心的可行性。”杨宏珊说。 如果说中纺联检最初的想法只是简单的想让自己活下来,服务好客户,那么此刻,已在全国纺织服装检测机构名列前茅的它,仍然守护着自己的创办初心:引领产业,共同成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纺联检如今更是树立起了远大的目标和使命——以提升中国纺织整体质量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推动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为中国纺织服装业获得更多国际话语权而存在,为实现纺织强国保驾护航。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