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看完这篇总结与展望,你就掌控了2017年纺织业发展逻辑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1-20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6年度工作总结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代表中纺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表年终总结。

  当孙瑞哲会长打开ppt,厚重大气感迎面扑来,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回顾2016

    回顾2016年,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不确定性、确定性、希望。中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可以概括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见难、难中有落。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启示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并成为经济政策框架的内在支撑。

2017年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布局是“稳中求进、决战改革、守住底线”,以创新推动经济的动力和活力,使中国经济真正从“汗水型”走向“智能型”。

    “稳”是基础和前提。

    一是政策连续性。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二是防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2017年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条件。

    三是稳预期。加强预期引导,保护企业家精神,尤其是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

    四是稳产业。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肯定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能大起大落。

    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

    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供和求的关系

    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

    二是稳与进的关系

    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如PX)。

    三是质和量的关系

    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

    四是新和老的关系

    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支持老产业、老企业。

    五是内和外的关系

    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六是大和小的关系

    振兴实体经济要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强调深化改革、脱虚向实,强调实体经济,反对“泡沫经济+脱实向虚”,是对“去杠杆、降成本”(去金融化)原则的再度强化。近三年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之前从未有过的提法,较之以往更加利好包括纺织工业在内的制造业升级。 


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框架: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工业领域政策导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为统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在一起,向前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