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山寨品牌如何自新
文章来源: 2013-09-10


    西班牙女首富、ZARA创始人之一Rosalia Mera,日前因病去世。这个从小裁缝到时尚女王的传奇故事就此结束,但世界最大的山寨品牌ZARA,留下来的却不只是时尚。
    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有创新,山寨品牌也能修成正果。
    法国著名奢侈品牌LV的时尚总监Daniel Piette曾说过:“ZARA可能是最具创新意识的企业,但同时也是最具破坏性的。”
    破坏性创造源自熟知。ZARA的设计师都是时尚界的“Super-spy”,因为他们不仅懂得什么是时尚,懂得普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时尚,更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什么样的速度把消费者需要的时尚送到他们面前。
    “油污模式”的营销策略让ZARA店铺仿佛一夜之间开遍了中国都市的繁华商业区。ZARA靠的是对国际大牌的快速复制,200多名设计师像精灵一样穿梭在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的时装发布会中,30天时间就让展示时尚的人从高高在上的模特变成了街区的路人。消费者欣然接受了来自ZARA的时尚馈赠,但是大牌服装设计师却恨得牙根直痒痒。为此,ZARA每年都要付出几千万欧元侵权赔偿的代价,但是对于ZARA来说,得远远大于失。
    纵然ZARA还在继续上演着山寨品牌的成功神话,但是,ZARA模式不可复制。主要原因有二:速度——产品更新周期只有9天,广度——6000多家店铺遍布全球。从产品到渠道,从营销到服务,ZARA正是以对时尚行业的“破坏性创造”,实现着自己和消费者的“快时尚”梦想。
    如果说,ZARA的成功源自“破坏性创造”,那么361度无疑是国内品牌战略转型的典型代表。
    361度的前身是别克鞋业,由于与美国通用的别克汽车同名同姓,被迫在2003年更换品牌名称,“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有利条件不复存在,山寨之路也无以为继。然而,依靠快速的反应机制,别克鞋业以“多一度的改变”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品牌形象。2009年,361度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又一个山寨品牌自新的传奇。
    毋庸置疑,山寨品牌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自新。但是如何自新,是让饱尝了山寨甜头的企业们非常头疼的事情。
    阿迪王依靠“傍大款”策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驰名商标”,消费者自发性、渗透式的病毒传播对阿迪王知名度的建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傍来的知名度如何转化成品牌的影响力?
    当今中国,不只是阿迪王面临品牌自新的问题,站在品牌自新风口浪尖上的还有上市受阻的乔丹体育、品牌内耗伤痕累累的王老吉,他们也都面临着逆境崛起的品牌难题。
    消费者痛恨山寨,但是为什么年轻的消费者又毫不犹豫地选择ZARA?因为ZARA把Armani、Prada、Gucci、Fendi、Zegna等国际大牌拉下了神坛,让普通人也能享受时尚诸神的狂欢。ZARA之于国际大牌就像郭敬明的《小时代》之于张艺谋、陈凯歌的大片,其意义就在于对权威的颠覆、对时尚的普及。让消费者受益是山寨品牌自新的不二法门。
    其实,“源于山寨,超越山寨”不失为产品和品牌的发展之路。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