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全球纺织业新常态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12-09


  本刊记者-刘嘉

  新冠疫情按下了全球产业链反思与重塑的快进键,全球纺织产业随之步入“新常态”。这半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交出了怎样的答卷,纺织服装企业微观感受又如何?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这一新常态?

  从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来看,有喜有忧,虽逆势增长但压力仍然较大。中国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口罩、防护服等相关防疫物资出口大幅提升的带动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2020年1-6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1251.9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同样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整体消费信心持续下降、消费能力下滑明显,对服装等传统消费品的市场需求低迷。也使得今年以来,我国服装类产品出口持续走低。

  再从纺织服装企业的微观角度来看,这半年来,企业在内外需市场均受到较大影响,面临挑战。就出口市场而言,自4月中下旬开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普遍面临海外客户取消订单、要求暂缓交货、打折支付货款等情况。由于目前国外疫情防控形势始终未明显好转,市场需求未能有效改善,中国纺织企业获取新的出口订单难度持续加大,出口规模也出现缩减。

  日前,国际纺联副主席、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在接受国际纺联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发展前景不确定性持续不减;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存在断链、失衡的局面,重塑难度加大;国内外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复苏有待时日。

  放眼全球纺织产业链,新冠疫情、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重大风险点相互激荡,暴露了全球纺织工业对意料之外的供需冲击的脆弱性。品牌/零售商和生产商都意识到必须考虑此类事件的成本,进而调整采购和生产战略,以减少此类意外事件带来的风险。

  在7月24日召开的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董事会视频会议上,与会代表纷纷认为:未来的供应链将不再具有集中性,而是更具区域性。因此,供应链将不再倾向于最优配置,但要更坚固,也更昂贵。

  此外,在疫情大流行期间,数字工具和解决方案在消费者和生产商层面的应用得到了提升,大规模定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未来的纺织供应链将更受需求驱动,这将要求品牌/零售商和生产商互动更加灵活,合作更加紧密和透明。同时,消费者也更加意识到全球供应链中断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可持续性在环境和社会问题上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大。

  在全球纺织产业新常态下,企业的个体经营状况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策略、运营能力和竞争力。正如孙瑞哲所指出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把握住了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的恢复期,甚至在疫情中就找到了新的市场空间,完全可能领先于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向好回升。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们对于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将会随着形势好转而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最根本的影响因素。面对危机,世界纺织服装行业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全球深化合作的历史潮流不会改变。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