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转移被赋予新内涵 |
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在沭阳举办 本刊记者-徐长杰 2017年是实施纺织“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国纺织行业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将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工作。5月16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在虞姬故里、花木之乡沭阳举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中纺联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以及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海斌,沭阳县委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沭阳县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卞建军,沭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瑞春,宿迁市发改委副主任王之刚,宿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徐生春,宿迁市商务局副局长于德,沭阳县委常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葛家胜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同时,来自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领导,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27个示范园区、试点园区的园区和企业代表,地方协会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媒体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与特邀嘉宾马丁丁主持。 在转移中实现产业升级 胡建军谈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在沭阳隆重举行,这不仅是沭阳县纺织产业转型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标志,也是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和盛事。 沈海斌介绍道,纺织产业是宿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四大特色产业。下一步,宿迁市将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抓手,以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着力提升纺织产业发展水平。 谢明则说道,江苏省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强劲的挑战,对此,江苏省提出了建立国内领先、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江苏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治理结构的创新,实实在在推动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曹庭瑞表示,纺织产业是产业转移的先导产业,从过往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经验和教训,也能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和把握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他表示,纺织产业转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纺织各行业、各领域纺织智能制造的标准、规范和验证平台,二是在全行业推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开展纺织智能装备、传感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形成纺织智能创新体系;四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企业智能化步伐,构建未来纺织业发展范本。 杨纪朝指出,在我国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发展中,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说:“产业转移不是设备简单平移,而是要升级。升级就要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其实质是要提升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即纺织未来的目标是转移升级、智能制造、生态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步伐,为中国纺织发展做出贡献。” 智能制造与生态发展是产业转移重要抓手 会上,杨峻发布了2016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产业转移呈现出纺织产业转移由东部、中西部、海外三级互动,向东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轮驱动发展;转移升级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主旋律;政策导向仍然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环境压力、成本要素压力、产业转移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报告指出,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要被赋予新的概念、内容和形式。在转移中完成升级,在升级中实施必要的转移,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配置全球市场资源,努力提升供应链效率,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转移决定要素方面,将更加突出资本、管理、科技、人才等因素的作用,在新型发展环境下,特别要注意柔性化生产(智能化)以及大数据的价值作用,打造特色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同时,报告还提出2017年产业转移工作的总体思想是“一个抓住,两个把握,三个突破”。一个抓住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两个把握是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把握园区可持续发展内力;三个突破是在服务对接模式上有突破,在智能、绿色园区建设上有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突破。 面对我国纺织产业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生态发展方面所面对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与会嘉宾们为探寻产业转型升级可行性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俞建勇谈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规划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他说,纺织智能制造能够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并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在互联互通的制造模式下协同生产,从而实现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和绿色制造。他同时强调,纺织在智能制造应用的同时不能忘了人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 王喜文指出,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让工业制造能够有效满足个性化定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降低能耗等需求,特别是为纺织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绿色生态是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孙淮滨就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与绿色发展问题谈到,产业转移是一个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移。其中成本要素是转移的一个重要动力。当前,成本驱动的转移在逐渐变弱,产业转移应该有新的动力,智能制造和生态发展成为更重要的动力。园区作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应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园区。 从园区建设上来讲,可借鉴绿色发展“1+5”模式:“1”是指准入条件,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5”是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以此指标体系来评价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可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孙淮滨认为,可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产品层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二是绿色的5化原则建设绿色工厂,为绿色制造体系奠定基础;三是以品牌企业为龙头,规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为产业转移工作树立标杆 会上,沭阳县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卞建军,河南西平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全喜,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宝霖以及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宇恒星等人还就智能制造在行业、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主题推介和经验分享。 实际上,行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早已不乏对智能与生态的探索者。近年来,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绿色”、“智能”两条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打造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沭阳针织业在“经济冷环境”下出现了“热”发展的“沭阳现象”。而“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推出,为我国纺织产业开展“智能产业园区”建设和以智能制造园区推动纺织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纺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纺织产业转移已呈现出新的态势,根据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经过地方政府的申请及有关纺织行业协会的推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同有关部门考察评审,在研讨会上宣布,决定将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尉犁工业园、黑龙江亚布力服饰创意产业园、四川三台工业园、江苏盐城纺织染整产业园、河南西平产业集聚区、新疆巴楚工业园区列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授予云南保山轻纺产业园、四川屏山县工业园、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湖北川东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 此外,在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西部开发的工作中,行业协会及园区围绕“调结构、促升级、建设特色园区、智慧园区”为主线,积极开展工作,涌现出一批抓机遇、求发展、攻难关、做贡献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新形势下振兴纺织的精神面貌。会上,对2016年全国纺织园区建设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及2016年招商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