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看纤维如何改变世界 | 以大数据、智能制造赋能纤维新材料发展
文章来源: 2022-01-27


  本刊记者-郭春花 许依莉

  看纤维如何改变世界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盟研究方向系列报道之四
  编者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先进功能纤维已成为全球发展重点。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是于2019年6月25日正式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批复组建的全国第1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自成立起,就制定了引领行业在纤维新材料、高技术纺织品、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打造纤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发源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器”的目标。
  在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携手《纺织服装周刊》共同推出“看纤维如何改变世界——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盟研究方向系列报道”,通过介绍创新中心股东单位和联盟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果,展现先进功能纤维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处于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先进纤维材料承载着纺织工业乃至国防、交通、环保、健康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曾指出,纤维新材料的未来要重点关注“绿色”“智能”“生态链”等趋势。其中,智能方面,除研发智能变色、柔性智能传感、高效智能变形、能量转换与储存等领域的产品外,还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赋能纤维新材料行业。 
  面对纺织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的迫切需求,智能纺织装备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跨领域交叉研究能力亟待提升的问题,创新中心一方面联合各方构建可信的数字化平台,为品牌提供价值增益,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联盟企业加强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制造,为促进行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区块链技术助推绿色纤维发展
  当前,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国纺织化纤的绿色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也称为循环再生纤维)作为行业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的代表,已逐渐在面料、品牌和消费者中获得普遍接受和认可。但在目前的循环再利用纤维市场中,追溯链不完整、不规范,监管标准、测试方法、次品换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频频出现。企业需通过更清晰的路径和更有效的鉴别手段和平台,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中心发起成立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简称:STCP),这是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大数据及纤维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能力建设内容之一。该平台通过运用国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技术、区块链技术、供应链追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为工厂和产业提供轻量应用及赋能,推动从瓶片回收到下游的服装织造、从纤维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在线交易,实现生产数据、仓储数据、物流数据、交易数据的可信上链。利用数字化可信制造推进再生纤维制造标准体系和循环再生可追溯平台的建立,保证其数据透明可信,维护绿色纤维、纺织品的市场秩序。旨在积极响应国家、行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方针,从纤维产业的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产业力量。
  2021年以来,创新中心在推进STCP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STCP、瓶片APP进行了详细设计。8月,创新中心正式获批承建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主体单位(前缀:88.224);10月19日,在第27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泗阳2021)上,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发布会启动仪式举行;2022年1月17日,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线上发布会举行,为了更广泛地推广该平台,2022年4月,还将在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举行线下发布会。
  据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平台运营负责人曹秀雨介绍,STCP通过对瓶片厂、切片厂、纱线厂、面料厂、成衣及品牌商提供轻量应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在线交易的同时,实现生产数据、仓储数据、物流数据、交易数据的可信上链。最终实现从采购、原料入出、生产消耗、丝饼、箱、成品入出、发票、绿色认证的数据透明上链。通过平台的数字化应用,进行数字化可信升级,按平台的标准进行生产、出入库、物流等操作,向平台授权实时、可信、有效的数据。
  目前,平台正在进行第一阶段实厂内测,完成基础数据的搭建,打造从废料回收,到面料的完整可信链路,通过打造可信标杆,基于可信质量的统一要求,建设再生化纤数字化品牌,建设数字化可信标准,实现生产、流通和交易的标准接入,搭建行业平台架构,上架数字化可信服务。
  2022-2023年,平台将进行外部拓展与内涵延伸,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扩展平台服务内容,通过数字化可信改造逐步深入,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化可信解决方案,实现从产业链的数据可信接入。2024年,平台将赋能整个产业链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平台价值,创造效益,并且参与定制行业规则,打造出中国自己透明、可追溯、可信赖的认证平台,维护绿色纤维、纺织品市场秩序,最终将平台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认证平台。
  王玉萍表示,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的建设在工信部消费品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指导和支持下,一是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手段,搭建一个从瓶片回收到下游的服装织造,从纤维到终端产品的透明可信的循环再生可追溯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解决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建立行业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三是引领了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合规性、安全性、安保性和降低交易成本,为化纤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了诸多潜在利益。
  联盟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
  2021年以来,除了创新中心积极推进STCP等相关平台建设外,创新中心联盟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也是硕果累累。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十个典型应用场景和五个重点行业实践的通知》中,新凤鸣集团的智能制造行业实践成为行业标杆。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化纤产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实现了企业协同合作场景的应用。平台集“主数据、实时数据、企业资源计划(ERP)、MES、WMS、大数据及商务智能、应用程序(APP)和标识解析”于一体,实现内外部互通互联。通过凤平台整合从市场、销售到生产物流全环节等资源,构建灵活组织能力,实现产品配送、自提一体化管理,采、产、销一体化分析和内外贸物流一体化运营,实时掌握化纤生产订单及质量数据。利用5G技术和5G工业模组、工业网关、工业PLC等5G终端,贯穿化纤产业上下游,对生产环节关键设备实现实时监控。化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通过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共享,高效支撑企业科学运营,促进产业互惠互利。
 
  盛虹集团开发的“虹云”智慧管理平台则成功入选2021GIIC全球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十大推广案例。“虹云”智慧管理平台是盛虹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成果,平台利用5G、分布式、虚拟化、容器化等新技术,构建了“稳态”生产经营、“敏态”服务的多场景智能应用APP群,辐射8类共20余种云化软件,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管理平台、智能物流管理平台等,众多平台构筑了盛虹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发展大平台。“虹云”平台通过深化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深度融合,使新产品研发周期从现有100天缩短到50天,能源利用率提升20%。
  数字化建设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中心积极贯彻国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技术强大赋能作用,为将中心打造纤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发源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地”、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器”而持续努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