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新乡绿色纤维专业园:以“绿纤”为媒,链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 2022-05-24


   郭春花  李栋彬/文

  “落实双碳,行业在行动”系列报道
  我国纺织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纤维加工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50%,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我国纺织行业长期践行向节能低碳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为我国及全球纺织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为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双碳目标,《纺织服装周刊》特开设“落实双碳,行业在行动”系列报道,详细介绍产业链上各标杆企业的绿色发展经验,为行业树立典范。
  南有蓝印时尚小镇,北有绿印潮流小镇,2020年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大国家级经开区展开了重量级合作,而促成双方合作的“媒人”是来自新乡经开区绿色纤维专业园的绿色纤维。
  纺织服装产业是新乡的优势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新乡经开区充分发挥新乡白鹭投资集团和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两个原料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乡经开区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的绿色纤维专业园区,有效推动了纺纱、面料、染整、服装等下游关联企业集群集聚,初步形成了“供研产销”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
  1
  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新乡白鹭投资集团下属的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企业之一,公司自成立60年来不断开拓创新,在连续纺长丝技术突破、差异化产品开发、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研发等领域均走在行业前列。 
  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是国内首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是国内产能第一、全球产能第二的莱赛尔纤维生产企业,新乡也因此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莱赛尔纤维生产基地之一。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绿色纤维产业是整个链条的起始环节,处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起点,既承担着引领整个产业链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的关键作用,又承载着推动行业科技、绿色、时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新乡经开区正是看到了新乡绿色纤维的潜力无限,提出要鼓励中纺绿纤、新乡化纤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价值链,重点开发绿色纤维下游产品,打造绿色纤维服装品牌,提高绿色纤维产业链本地化互动能力,打通“纤维、纺织、印染、服装、贸易”全产业链,让新乡成为全球绿色纤维及下游产品生产创新基地。
  “为此,新乡经开区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规划设计10.47平方公里的绿色纤维专业园区,总投资200多亿元,预计‘十四五’结束将全部建成投产。希望通过发挥新乡化纤和中纺绿纤的龙头带动优势,做大平台支撑、完善功能配套;与此同时,作为河南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通过建立‘管委会+公司’产业联动、工作协同的一体化招商体系,加强链式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文君介绍。
  2
  南蓝北绿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绿色纤维专业园自成立以来,坚持“专业园区一龙头企业一重大项目一产业链”的思路,按照“一中心三园区”布局,即:生产性服务中心,“绿色纤维”产业区、“白鹭化纤”产业区和服装产业区。目前,园区先后吸引入驻了新乡化纤、中纺绿纤、香港飞胜集团、新乡市护神特种织物有限公司等2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以及还有3家研发平台,即中纺院中原分院、白鹭新材料研究院、新乡天铠特种防护服研究院,初步形成了“人造纤维一纺纱一织造一印染一服装”全产业链配套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河南、浙江两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新乡经开区与全国织造、染整重地绍兴柯桥经开区成功“联姻”,对标柯桥蓝印时尚小镇的发展思路,在莱赛尔、氨纶、长丝等,以及配套特色印染等板块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打造绿印潮流小镇,共谋产业对接和互动发展的共赢之道。
  3
  打造绿色高端纺织产业基地
  如今的绿色纤维专业园,拥有完备的全产业链、充足的原料供应、先进的研发优势,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其规模已发展成河南省最大,正在向全国前列迈进。
  对于未来发展,刘文君提到,“十四五”期间,园区将进一步强化统一管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推动绿色纤维、高端纺纱、高档面料、生态印染、品牌服饰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纺织服装行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速12%。培育超150亿元企业1家(白鹭投资集团),超30亿元企业1家(中纺绿纤),继续保持再生纤维素长丝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将新乡市打造成国内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全国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高端纺织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