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大咖把脉"汉派"服饰 |
通讯员-张丽君 12月19日,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武汉纺织大学共同主办,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会承办的2015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湖北省纺织产业发展研究会年会在武汉纺织大学召开。湖北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陶红兵、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宏兰、湖北省政协常委叶青、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等出席论坛。本次论坛由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在洲主持。 湖北是中国纺织服装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去年规模以上企业成衣产量达10.6亿件,从最辉煌时的中部第二,跌落到中部第四,在全国排名第九。面对“汉派”服饰如何走多元化、多档次发展之路,实现品牌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优质品牌的问题,与会专家学者从技术、模式、产业、布局四个层面,总结并探索在“互联网+”的新背景下,湖北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模式。 陶红兵建议,一要加快服装升级和品牌创新;二要突破产业链发展瓶颈,做强做大印染业;三要大力发展新型纤维,加快家纺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湖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世城集团董事长赵军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湖北省服装商会会长、猫人集团董事长游林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总结道,“一定要有品牌意识,要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产品创新,才能拥抱互联网,互联互通。”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教授胥朝阳则以“纺织园区布局”为切入点,他表示,“经济新常态下纺织园区,应逐步从低成本向创新型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链及市场配套建设,加速信息化改造,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将‘智慧纺织’的文章做好做强。” 叶青表示,“武汉已经在链接‘一带一路’,汉新欧铁路的运输量位于全国第二位,借此机遇,我们应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出口,并坚持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打造智能化服饰,实现风格传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门纺机董事长沈方勇也表示,“企业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接地气才能冒热气。”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