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强国之栋】天虹集团:纺企海外生产领导者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14


解析篇
天虹握着一把怎样的钥匙?
   天虹靠眼光和勇气走出了第一步,靠智慧和耐心完成了第二步,现在,希望靠胸襟和情怀来完成第三步,打开越南之门,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在海外征途上走得更好。
  当年洪天祝要落子越南时,担忧和彷徨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然而今天,天虹人都在感慨老总的远见卓识。

  天虹在越南不断发展壮大,缔造了惊人的天虹速度。如今,天虹欲在越南大展宏图,最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不仅是百亿规模、产品和渠道,更是征战海外多年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初到越南深接触

  在开创越南事业时,洪天祝亲身前往越南,在当地的民居中租住300余天,第二年,集团副董等几个高层又在越南租住了将近一年,参与了拓荒越南的全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天虹的管理层对越南人民有了非常直接的接触,对他们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观念等都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不是停留在理念上。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都在海外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管理难题,当地工人罢工也是常有的事。但在天虹,这么多年来,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摩擦挑战,但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去年一场越南境内的大罢工中,很多国家在越工厂都被迫停工,而天虹的越南工厂却丝毫不受影响,工人们都像平时一样,自觉上岗,遵守规章制度,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鼓动。

  “可能从创业的开始,我们就同越南人民有了最深层次的接触,每次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凭借这些认知都做出了最恰当的应对方案。所以,管理有时是很微妙的。”洪天祝说。

  问题解决了之后,天虹还会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来固化这些成果,并不断积累经验。这样一种创业时留下的根基和良性的制度理念,应该就是天虹能在越南行走至今的原因,也是将来继续前行非常可靠的依托和保障。

   趟出来的海外管理路

  天虹进军越南之初,上演了极短时间内建厂并投入运营的“天虹速度”。虽然由于物资短缺,产业链不完善,在硬件建设上,天虹克服了诸多困难,但是,最大的挑战并不在此,人的问题所带来的“软件挑战”才最为棘手。

  举个例子,初到越南时,越南籍工人的实际数量和系统显现的数量总是对不上,原来是当地员工不能自如使用电子软件系统,需要中方人员一点点耐心传授。小问题带来大状况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此,天虹从一开始就严格践行效益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的原则。除了将经验丰富的中国国内的管理干部和员工派往越南,天虹还将越南籍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骨干接到中国工厂培训。

  天虹集团在培训越南员工上不遗余力,在待遇上也因此经常做出一些超常规的安排。例如,对来中国培训的越南员工,食堂会按越南的饮食习惯列出食谱。在越南的国庆日,国内工厂还会在食堂举行庆祝酒会,与越南学员一起祝贺。

  在天虹越南工厂,和中国的子公司一样,每年春季或者秋季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类似岗位大练兵的操运会,工厂所有的工序,如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岗位上的员工同台竞技,选优选能,奖励现金,并为选拔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舞台。这是天虹从上到下异常重视的一件大事。对于表现突出的越南籍员工,天虹给出了最高2000多万越盾的奖励。

  行走在天虹越南工厂,会发现在天虹越南公司的仓库、车间、办公室、食堂等处,原料、纱半成品和成品、各种工具无不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在国内等子公司被证明效果显著的6S管理标准在天虹越南公司同样施行。如果不去注意天虹越南公司车间里员工和中国人不同的外貌特征、语言和越文标识,各个分厂的布局和管理几乎没有区别,如出一辙。

 

   最懂越南的中国企业

  天虹越南工厂是集团规划最好的一个花园式工厂,也可能是全球规划最好的纺织厂之一。

  天虹越南公司还举办越南员工学中文培训班,组织中国员工为有特殊困难的越南大学生捐款,改进中方管理人员和指导师傅的管理方法,避免简单粗暴的高压政策,强调以理服人的疏导方式和形体示范的影响作用。

  天虹管理层对越南子公司的未来寄予厚望,每每越南籍员工在中国的培训结束后,天虹管理层总会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20年,是越南经济发展的20年,是你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大好时机,我们对越南的投资很有信心,大家回到越南后,要珍惜机会,由于我们语言不通,就要靠你们去沟通、去交流,你们就是桥梁和纽带。

  从这番毕业致辞中,足见天虹对越南所寄予的期望,也体现出天虹在越南的辛勤深耕。让越南籍的员工真正成为桥梁和纽带,成为双方合作交流、文化传递的使者。

  可以说,天虹靠眼光和勇气走出了第一步,靠智慧和耐心完成了第二步,现在,希望靠胸襟和情怀来完成第三步,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在海外征途上走得更好。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