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变化。
产量方面 ,1978年,中国化纤产量为28.5万吨,仅占全球总产量的3%;199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化纤生产国;2017年,中国化纤产量4919.5万吨,占全球总量近7成。
纤维加工总量和消费量方面 ,1978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不足全球总量的10%;2017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化纤成为纤维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原料。
产品种类方面 ,1978年,中国国产化纤总产量为28.5万吨,能够生产的化纤品种包括涤纶、粘胶、尼龙、维纶和丙纶, 其中涤纶产量最大,为5万吨,丙纶仅2300吨;目前,中国化纤产业已形成品种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产业结构,常规纤维品种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高性能纤维和生物基纤维发展取得突破,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化纤产品差别化率已达到63.1%。
应用领域方面 ,由基本的衣被消费需求转向多领域应用。
投资方面 ,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资领域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目前民营资本控制化纤产能比重达到76.5%。
企业规模方面 ,1985年,中国化纤总产量约为95万吨,仪征化纤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化纤企业,年产12万吨涤纶短纤,占全国总量的12.6%。
主要合纤原料进口依存度方面 ,得益于化纤产业链的向上延伸,PTA和CPL的进口依存度明显下降,待国内PX项目达产,PX的进口依存度也将显著降低。
40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纺织化纤工业注入了不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化纤行业未来更要大幅度、实质性地减少在工商登记、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行政性审批;推进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改革,放宽对成品油、天然气的进口限制;引入大用户直购电,开展竞价上网;以扩大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扩大研发费税前抵扣政策实施范围;引入市场化的生态环保促进机制等。
端小平指出,新时期,行业更要加强自身建设,向科技、绿色、品牌、共享看齐,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自主创新,加强与环境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加强产品、企业、行业各层面的品牌建设,更大力度地“引进来”,更高水平的“走出去”。
会议还进行了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仪式。
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刁敏锐 介绍了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为响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并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再生纤维素纤维源于自然且归于自然的绿色属性,引导整个行业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并编制《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联盟为平台主动公布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创新行业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最大限度降低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在全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会上,欧瑞康化学纤维事业板块副总裁Andre Wissenberg 对全球纺织品市场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未来几年,人造纤维行业将继续受益于高于平均水平的市场增长以及从棉花转向人造纤维的市场份额的转变,聚酯纤维是最重要的纤维。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产品及研发部主管、《纤维年鉴》主编Andreas W. Engelhardt 介绍了全球纤维应用趋势研究。他介绍,去年全球纤维、纱线和聚合物非织造布的市场约1.1亿吨,相当于人均14.5公斤。该业务一直并将继续成为受人口和可支配收入增长驱动的增长模式。从服装、家用纺织品到地毯技术最终用途的纺织品应用将继续随着新的动态变化的市场规律而增加。
他认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使用聚酯和粘胶纤维)将越来越多地获得市场份额,智能纺织品技术将越来越多地满足休闲和时尚服装的设计需要。未来影响纤维材料的趋势将是水、能源和节能化学产品,以及稳定增加的安全性、舒适性及丰富的服装产品。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副总裁Ryan Aanderud 介绍了运动服饰设计发展趋势及纤维新材料应用。他认为,创新不是制造不同的东西,而是改进已经存在的东西,因为消费市场愈加唾手可得,消费者的期望越来越多。
高端访谈
本次大会的高端访谈特别设计了两个对话环节,欧盟化纤协会理事长Frédéric VAN HOUTE ,印度合纤协会秘书长S. C. Kapur ,泰国化纤协会名誉会长Mayuree ,台湾纺织业拓展会秘书长黄伟基 ,萧山区副区长魏大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 ,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 ,荣盛石化董事长李水荣 等嘉宾从不同角度畅谈世界化纤产业发展大势、面临的挑战,各国的发展优势及互相合作的契机,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化纤行业取得的巨大进步等。
两个对话环节分别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和欧瑞康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军 主持。
蒋士成: 改革开放的历程说明一个道理,人要有信念和目标。改革开放后,中国化纤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在创新,到现在中国已成为拥有最齐全的化纤品种的国家。这说明未来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尤其是科研单位和企业要联合攻关,提高产品功能化,生产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在产品质量上下大力气。同时要在高性能纤维、石墨烯纤维、智能纤维等新材料方面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此外,还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魏大庆: 改革开放为萧山企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萧山带来了发展空间。如今萧山成为国内最大的化纤产业基地,并带动了相关产业,涌现出了众多企业家,为萧山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俞建勇: 改革开放40年给纺织行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而化纤产业很好地抓住了机遇,释放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穿衣问题,特别是在1998年,我国化纤总规模上走到了世界前列。2005年左右,我国又在高性能纤维方面有了巨大进展。此外,改革开放还带动了科技进步的整体提升。
李水荣: 改革开放40年给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投资和创新方面。荣盛化纤几十年来投资聚酯、纺纱、织布等领域,不断创新,如今已取得一定成就。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我感受到一定要讲诚信、讲质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黄伟基: 大约20年前,台湾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台湾纺织企业特别迷茫。当时日本在大力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台湾企业随后开始引进学习,将新纤维、新纱线、新面料串起来,形成新的纺织品,可以说从上游到下游,整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研究院所的作用,未来台湾也还会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更先进的纺织品。
9月6日,大会还将举办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德国亚琛大学技术交流专场、绿色发展与纤维产业链的高值化等四场分论坛。 (照片由黄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