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四大论坛 绘就世界纤维产业发展新蓝图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11-13


  本刊记者-王利 文/摄

  在刚刚落幕的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各分论坛围绕纤维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人工智能、循环经济及再生纤维等几个方面深入展开。国内外行业大咖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讲述了各国纤维发展现状,描绘了纤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纤维新材料领域先进技术论坛

  瞄准高端纤维技术,走科技化、差异化道路

  纤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的生活离不开纤维材料,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也是重要的基础工程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纤维材料要求提高,各种高性能的纤维新材料层出不穷,运用广泛。目前,发达国家在纤维新材料领域已取得重大成果,我国也争先布局高端纤维和纺织技术,使我国纤维生产走上科技化、差异化道路。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美芳介绍了纤维新材料基础进展,她指出目前受生产技术和市场容量等因素影响,我国化纤行业产量增量已进入了调整期。随着纤维科技的发展,纤维新材料实现了材料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可视化的集成,纤维组分由简单向多重构筑发展,纤维功能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新设计发展,将在纺织工业、能源交通、生物医疗、航天军事、建筑农业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锐介绍了双环笼状季戊四醇磷酸酯在PA6中的阻燃机理研究。她指出,在聚酰胺6(PA6)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双环笼状季戊四醇磷酸酯(PEPA),经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PA6/PEPA共混物,可以赋予PA6良好的阻燃功能,使PA6/PEPA的加工性能得到提高,她还介绍了在PA6/PEPA体系中PEPA可以独立地起到很好的阻燃效果的机理。

  德国亚琛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研究员Sascha Schriever介绍了湿法纺丝技术现状及趋势,通过对干湿法纺丝工艺组合、硅石气凝胶-隔热用多孔硅石气凝胶纤维创新潜力、纤维素气凝胶纤维作为超级绝热材料降低柴油机排放、石墨烯和石墨烯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湿法纺丝、ZIM-漏斗纺丝-提高聚丙烯腈纤维湿法纺丝生产率的纺丝系统等专项解释,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湿法纺丝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博士郝新敏介绍了我国军民两用纤维新材料发展趋势与标准体系建设。他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素,标准则是技术融合的载体和升华,也是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军民两用化学纤维标准体系,实施标准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纤维材料领域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形成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

  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论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先进复合材料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国际上无论是原材料制备、设计与工艺还是工程应用均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在国内,行业也进入了成长期,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在科技成果向下游应用转化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欠缺。先进复合材料在国际上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在我国又取得了哪些突破呢?

  目前,POM作为通用工程塑料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但在纱布领域尚无发展。Plaisir株式会社董事长梅村俊和向与会者展示了把POM用于纤维开发的新市场,主要集中在服装、个人娱乐类(渔业)以及无纺布三个领域的应用优势。在服装上,与PET及Nylon相较,POM纤维具有优异的导热、抑菌等性能,外观表面光洁;在渔业方面(渔线、网绳等),POM和PLA等材料混纺可解决PET等材料不易降解而引起的海洋废物污染问题;在无纺布方面,POM可制作含醇高的汽油罐及锂电池隔膜。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汪昕针对FRP在结构加固和新建结构增强中的问题,在高性价比玄武岩纤维的基础上,通过纤维、树脂和复合材料三层次的创新研究,推出了系列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实现了短期力学性能、长期疲劳、蠕变和耐腐蚀性能的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筋、网格、型材和拉索的有效设计和利用,开发了系列长寿命结构形式,包括玄武岩纤维筋-混凝土结构、玄武岩纤维网格增强结构、玄武岩纤维型材及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玄武岩纤维拉索大跨结构。通过材料与结构的一体化设计,有效提升严酷环境下土建交通基础设施结构的基本性能、长期荷载下的疲劳性能和腐蚀环境下的耐久性能。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ACCIS兼英国国家复合材料中心NCC教授 Kevin Potter介绍了碳纤维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包括缩减成本、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量、改进材料使其具有更高损害阻抗,使用新结构形式控制损害增长,提高合成物的可持续性和可回收性,改进对加工和性能的模拟,多功能材料和结构。对于这些领域,布里斯托大学在布里斯托合成物研究所(ACCIS)有持续的低技术成熟度的研究和开发,在国家合成物中心有高技术成熟度的研究和开发,而且与业界伙伴展开了密切合作。

  智能制造与智能纺织品论坛

  助力化纤迈向AI时代

  “智能”已经成为描绘未来世界的关键热词之一。然而,真正的智能工厂是什么概念?大数据如何与化纤行业发展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落地纺织新材料产业?工业4.0给化纤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契机?智能纤维材料及其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苏宏业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智能工厂的关系》的研究,他针对当前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研究热点,从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展望,自动化工厂、数字工厂如何发展至智能工厂,智能工厂实现过程中人工智能如何支撑等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在逐步完善的自动化、数字化工厂基础上把各个系统中人的启发式工作逐步由智能算法通过计算机完成,可以逐步实现数字工厂+人工智能 =智能工厂,清晰地描述了如何落地智能工厂的概念,为与会者指出了方向。

  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敏通过《工程公司在智能制造发展中的推进作用》介绍了工程公司作为植根于某一特定行业,为该行业企业不断寻求前沿技术开发、研究、应用和生产整合的专业企业,具备为企业提供以上关键条件的天然基因和能力。公司将及时抓住“智能制造”的历史变革机遇,通过吸收、引进和应用最先进、最合适的专业技术为化纤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帮助整个化纤行业完成当下新一代的技术革命。

  德国亚琛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研究员Vadim Tenner提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灵活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工艺是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目前,亚琛工业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ITA)正在尝试将智能功能整合到各类纤维的生产体系中,此外还在研究和开发纤维加热、防水性以及通过半导体纱线或印刷导体布局实现的增强型信号传输等课题。

  国内外专家高瞻远瞩,纷纷提出对于人工智能的见解,并对智能制造与智能纺织品的前景颇为看好,认为未来将迎来全新的AI时代。

  循环经济与纤维产品高值化论坛

  从源头实现纺织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纺织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同时纤维产品的高值化则为企业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绿色健康属性越发重视,纺织品的消费升级现象逐渐凸显。那么,纤维作为产业源头,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呢?

  印染行业一直被认为是高污染行业,尤其是深染,对水资源污染更为严重,然而,近年来兴起的原液着色,极大程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液着色纤维加工成纺织品可免染色工序,避免产生大量印染废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突出的环境友好特征。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邱志成介绍了原液着色纤维生产加工的多项成果,分析了目前通用的多项技术路线,对关键工艺如着色剂、母粒制备、纤维柔性化等作了重点介绍。他认为原液着色纤维的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据了解,每年我国纺织服装的废弃物大都被当作垃圾掩埋、焚烧,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另外,我国闲旧服装保有量达2800万吨,如果能把废弃、闲置服装进行回收利用,制成可再生纤维,将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认为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再生面临物流瓶颈、技术瓶颈、市场瓶颈与经济瓶颈,他详细介绍了我国循环再生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近年来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分析了原料分类分级梯度回收、再生成分鉴别等关键技术进展,指出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深入开发,提升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率,提升再生制品品质、功能、附加值,拓展应用领域。

  作为生物基纤维的代表产品,PTT纤维具有自然舒适的手感、良好的拉伸和回弹性,并且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染色,不仅可以广泛应用于服装等纺织品领域,在医疗卫生等非织造布领域也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作为全球聚酯龙头企业,国望高科在生物基原料的研发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边树昌介绍了企业在生物基聚酯原料PDO研发以及生物基PTT熔体直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的最新技术进展,对未来PTT纤维的高值化改性的发展充满信心。

  四个论坛,干货满满,见解标新立异。东京大学教授古月文志介绍了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多孔导电纳米结构,韩国仁荷大学应用有机材料工程系教授Han-Yong Jeon介绍了用指数和性能试验评价生物降解树脂对绿色土工合成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博士吕汪洋介绍了催化功能性纤维的研究与开发,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宏志介绍了智能纤维与服装……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国内外大咖对纤维新材料创新研发应用的剖析,再一次刷新与会代表对纤维的认知,让大家感到获益良多。

  除了四个论坛,大会期间还举行了舒馨生活从纤维到品牌、锦纶行业规范赊销工作总结会、《粘胶纤维行业规范条件(2017)》申报宣讲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玄武岩纤维分会2017年会员大会等主题活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