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厘清历史逻辑 辨明时代潮流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10-30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本刊记者_-徐长杰  董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纺织工业的巨大变化,对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进行了表彰,举行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新书首发式,并发布了2017~201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结果及服装百强企业名单。

  10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原副会长陈树津、张延恺、张莉、徐文英、杨东辉,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特邀副会长,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协会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以及“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称号获得者,中纺联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陈伟康主持了本次会议。

  回顾行业40年转变,

  发布本年度竞争力测评结果

  会上,孙瑞哲作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工作报告。他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纺织工业的转变、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变化、2018年以来中纺联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的工作以及未来工作计划等方面介绍了情况。

  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发生了巨大转变,表现为: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发展之路;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展,改革开放是行业开放之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切换,改革开放是激发行业活力之路;尊重知识到创新驱动的提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创新之路;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迁移,改革开放是行业共赢之路。

  孙瑞哲表示,当前,内外形势的变化与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是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但换个角度也为行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历史机遇。面对新形势,行业工作,大有可为。未来,中纺联仍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首先,要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其次,要强基固本,扎实做好行业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第三,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释放行业创新发展活力。

  中纺联纪委副书记、人力资源部主任孙晓音报告中纺联有关部门负责人变动及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人员变更等情况,并获得理事会成员的一致通过。

  孙淮滨代表中纺联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结果及服装百强企业名单。他介绍,为促进纺织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树立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中纺联开展了2017~2018年度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测评工作,此次竞争力测评以纺织服装企业自主申报数据信息为基础,经信息核实、数据模型测算得出结果。竞争力测评活动举办15年来,得到了行业企业和各专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测评活动主要是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的发展状态,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量化参考,同时也希望通过测评工作,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典范。

  此外,孙淮滨还公布了2017年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名单。海澜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家企业凭借着优异的销售业绩荣登榜单。

  140名突出贡献人物受表彰,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新书发布

  会上,夏令敏宣读了关于授予丁水波等140名同志“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称号的决定并为45位代表颁发奖牌和证书。他谈到,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纺织工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先锋探路者与坚定践行者,历经40载风雨洗礼,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涌现出一批批扎根行业、为行业发展奉献毕生力量的突出贡献人物。他们有的是实业报国、锐意进取的企业家,有的创新思变、传道授业的科教精英,有的是高瞻远瞩、造福一方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建设者,还有的是勇于奉献、匠心坚守的劳动模范。他们充分体现了纺织行业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主流价值观,铸就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会议还举行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首发式,杨纪朝对于该书的编写情况进行了说明。杨纪朝表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一书在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的热情倡导下,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组织下,由纺织系统几位资深老专家执笔编撰、中国纺织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历时五年问世。该书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同时获批“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工程。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以编年体的方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机器纺织工业自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发生、发展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程;以纪传体方式,分别就纺织工业产业链、纺织原料和市场、工业布局、企业结构和产业集群、科教兴业等进行了详实阐述。同时还对手工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做了简要回顾,书后还附有中国纺织工业大事记和统计资料。全书668页,81万字,内容跨度137年,是一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全史,也是一部工业专史,突出了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明确强国建设方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两方面

  会上,高勇对《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实施指导意见进行了说明,并作总结讲话。

  首先,关于“纲要”指导意见产生的背景,高勇表示,纲要的发布对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纲要”发布以来的时期正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不平凡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纺织工业实现中速增长,取得良好绩效,纺织强国建设进程稳步推进。“纲要”提出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和人才强国四项重点战略任务,都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以确保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期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第二,关于“纲要”指导意见发布的必要性,高勇指出,纺织强国建设进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根据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中纺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对“纲要”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部分发展目标进行相应调整,以及对四大战略任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梳理,形成《进一步推进<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实施的指导意见》》,将有利于全行业更好地在“纲要”指导下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以确保在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如期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既定目标。理事会后将通过中纺联官方媒体对“指导意见”进行全文发布。

  第三,高勇对于“纲要”的实施情况、发展新形势、思路和目标、重点任务、措施建议这几个“纲要”指导意见中的重点问题做了说明。高勇表示,“指导意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的实施,进一步推进“科技、品牌、可持续、人才”纺织强国战略的实施,对行业和企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升级发挥引导性作用,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建设纺织强国目标。

  在总结讲话中,高勇谈到,由于纺织工业市场化程度高,对于整个国家工业都起到风向标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纺织工业已经进入低增速发展阶段,因此如何确定高质量发展内容,成为整个纺织行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都是为了促进产业升级,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第一方面是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尤其要加快智能制造的步伐;第二方面是对传统结构进行调整,并加快调整步伐,中美贸易摩擦也反映出纺织工业区域性结构调整具有预见性,根据不断跟踪分析,可以推测中美贸易摩擦年内不会对行业造成明显影响。

  截至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走出去已经由被动进入主动的全球布局,是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一步,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努力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在2020年如期将纺织强国建成。

  高勇表示,本次会议有两项重要工作,其中一项是对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进行了表彰,另一项是举行《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研究(1880~2016)》新书首发式。本书对于纺织工业百年发展历程的描述,对于纺织行业的从业者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书可以成为广大院校的教科书,让年轻人充分了解纺织工业走过的路。


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名单

 


孙瑞哲: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开启壮阔征程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了题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开启壮阔征程》的工作报告。报告从改革开放40年中国纺织工业的转变、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变化、2018年以来中纺联开展的工作以及未来计划等方面介绍了情况。本刊予以节选刊登,以飨读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洪流中,中国纺织工业也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面对复杂的内外形势,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更甚于40年前。经验告诉我们,产业要成长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更好发展,就需要我们努力厘清历史逻辑,辨明时代潮流。

  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纺织工业的转变

  1、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发展之路。40年来纺织行业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了行业由小而大、由大向强的伟大蜕变,形成了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产品结构也更加多元。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对于增加外汇贡献突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大幅提升。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2、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展,改革开放是行业开放之路。改革开放中,纺织工业主动融入全球化潮流,把握住了发展机遇。上世纪80年代,行业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潮流,“三来一补”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2001年加入WTO,特别是 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管理之后,中国纺织工业进入全球化发展的“快车道”,从管理模式到装备技术都获得了重大突破。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契机,中国纺织开始形成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

  3、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切换,改革开放是激发行业活力之路。纺织行业作为较早开始市场化改革和现阶段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发展活力得到了极大释放。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末,乡镇企业兴起、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棉纺行业压锭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动了纺织行业市场化进程,促成了国退民进的发展格局。三资企业有序发展,为纺织行业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国际资源。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使得行业资源得到了更加高效的配置。

  4、尊重知识到创新驱动的提升,改革开放是行业创新之路。在40年的探索中,纺织行业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瞄准世界前沿,深化自主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能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成功激发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迁移,改革开放是行业共赢之路。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纺织服装行业正是这样的情形。先发优势使得到目前中国纺织行业仍有约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分布在东部地区。作为发家模式,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相当一部分是以纺织起家,中国的很多先富人群也是来源于此。另一方面,纺织行业一直致力于服务改善民生。在衣食住行等领域,衣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方面解决得最彻底。

  二、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纺织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表现为:内外市场表现良好、生产增速有所放缓、运行质效持续改善、投资规模有所回升。

  当前,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正在发生四个维度的结构性变化。首先,产业链结构的变化:重心发生迁移,制造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其次,要素结构的变化:知识作为要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创新作用日渐凸显。第三,渠道结构的变化:新经济告别野蛮生长,渠道发展将更加规范成熟。第四,价值结构的变化:绿色发展成为价值来源与生命线。

  内外形势的变化与市场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是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但换个角度也为行业结构性调整提供了历史机遇。面对新形势,行业工作,大有可为。

  三、积极稳妥推进中纺联今后工作

  2018年以来,中纺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今后要更加积极稳妥推进中纺联工作。

  第一、要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

  强化内部建设,优化平台。要紧紧围绕新时期党对行业协会的要求,强化平台自身能力建设,引导产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党建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党建成果促进协会各项事务的发展等。

  明确发展方向,做强声势。联合会工作应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寻找出发点、着力点与落脚点。不能只关注经济指标,更要看到战略价值;不能只是借企业以一时之力,更要能给行业以恒久之势。

  第二、要强基固本,扎实做好行业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积极落实《进一步推进<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实施的指导意见》,围绕“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四大主攻方向,深入开展行业工作。

  第三、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释放行业创新发展活力

  推进行业产融合作工作。下阶段,中纺联将继续组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传递行业积极信号。进一步开展投融资综合服务,加强在上市培训、行业政策、市场反馈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推进行业军民融合工作。为促进纺织军民融合深入发展,中纺联将围绕军用(纺织)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平台等方面深入推进相关工作。

  推进行业工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阶段,中纺联将夯实纺织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强化工业文化基础研究与理论支撑,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纺织工业文化活动,加大纺织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力度等。

  推进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印染废水零排放等项目,组织废旧纺织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开展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工作等。

  推进行业精准扶贫工作。中纺联通过开展产业转移、产业扶贫基金等工作,推动国家精准扶贫任务的执行。深化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资源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流动。开展新疆自治区等偏远地区的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训,加快推进贫困人口和家庭向产业工人转化。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