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莫忘激活劳动力流动性 |
201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已经出炉。从数据看,上半年GDP增长7.6%,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二季度增长较一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出口、投资、消费的增速均出现回落。
7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运行分析会。他指出,要实现经济增长全年增速7.5%的目标,面临的挑战不小。然而,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避免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当然,数据里也有喜事。当前企业的盈利状况已经有所企稳,同时就业市场仍然保持景气,而这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人保部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城市劳动力市场总体的需求量相当大。不过从就业市场结构来看,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劳动力市场的错误配置加剧。
从纺织服装行业来看,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及大专毕业生资源供给过剩;诸多企业找不到人,以致无法充分释放自己的产能,而作为较高学历的人力资本,也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资本、劳动力由于不匹配而产生闲置,对潜在的企业产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现实的供给能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提升潜在的生产力,产业的结构调整应该注意劳动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必须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利率和汇率的改革,发展成熟的金融中介结构和市场。而劳动力优化配置,尤其是激活目前闲置的人力资本,释放其生产能力,可以从多方着手。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层面来看,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信息技术、教育、研发、创意产业,这将有利于改善大学生就业,但目前的情况却是服务业发展滞后。
另外,就是打破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性壁垒。这些壁垒包括户籍制度、具有保护性的地方就业政策以及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换工作时面临的较大成本。 而在社会保障上,不同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社保制度存在割裂。
这种壁垒,提高了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成本,也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由此造成了劳动力市场难以实现供求平衡的状况。
为缓解人口红利下降带来的影响,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应该放开户籍制度和本地就业保障,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逐步取消企业、行业提供福利保障制度的割裂,扩大统一社保的覆盖面,引导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冯超/文)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