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退潮, 市场洼地留给了谁? |
本刊记者-董笑妍 精彩内容 近期,服装市场颇为引人注意的无疑是优衣库、H&M、GAP等众多国际快时尚品牌的集体“跳水”。曾经是80后“心中宝”的快时尚,好像没有一举拿下90后,而这恰恰暗示着其退让出的市场空间正被另一股时尚力量所瓜分,或者说时尚新势力的崛起已经在倒逼快时尚品牌。 1、更多人表示“不买单” 优衣库(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2016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的前6个月,受优衣库业绩下滑影响,迅销集团净利润暴跌55.1%,也是近5年来集团首次半年净利润下滑。其中大中华地区及韩国的利润均有所减少,美国市场的亏损则有所增加。 对此,优衣库总部回复称:“截至2016年2月底,迅销集团综合收入上升,但经营利润下降,主要是受到去年年底北半球冬季异常温暖影响,公司未能将商品的特性与新鲜点充分地向顾客传达,而防寒衣物占产品组合比重较大,致使面临冬季气候偏暖时无法及时应对,加上日元升值导致出现汇兑损失所致。” 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H&M,2016年第一季度业绩也遭遇较大幅度滑坡,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为25.5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达30%;而此前GAP集团的2015财报透露,去年第四季其净利润为2.14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暴跌33%。 在多年轻松分享零售市场红利之后,随着自身品牌内涵不足和品质魅力的缺乏,在快速变化的消费时代,它们集体迷失了。更糟糕的是,快时尚祭出打折清库存的险招,让自己立刻从白领试衣间沦为了大卖场,开始步入恶性循环。 不断下滑的业绩使迅销集团与其“世界第一大服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愿景渐行渐远,快时尚的临界点已到来? 曾经的快时尚消费主力军——80后们,逐渐跨入新兴中产阶级,对品质与设计开始有更高要求。90后就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快时尚的衣服款式严重雷同,宁肯选择一些网红和年轻设计师品牌。”信息的发达让90后视野开阔、有主见,着装风格更显极端化,潮牌、网红、设计感才是他们的关键词。 2、谁能分一杯羹 但不可否认,快时尚品牌快速发展的几年里,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对服装市场格局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奢侈大牌与“平民品牌”之间冲击出了大片中间地带,培养了大众消费者对于时尚的敏锐触觉,并为市场提供了轻资本、高运转的商业新模式。 如今,在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的大环境之下,更多的小微原创设计师品牌也拥有了更多的轻便通道,快时尚品牌退潮,便将一块已经形成的市场洼地“让利”给了原创设计师品牌。 在充斥着流水线规模化生产的服装快消品时代,原创设计师品牌从来就没这么高调过。 上官的设计师品牌SANKUANZ,新晋设计师斐娜晨(Fiona Chen)的同名品牌FionaChen,刘清扬的Chictopia,邱美宁的Envol Avec Ning??都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它们不属于ZARA、H&M、优衣库这种快消类的大规模商业品牌,年轻人迫切需要一些能够代表自己的个性风格,在人群中被迅速定位的着装,原创设计师品牌刚好满足了这群人的精神需求。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本土市场审美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段时间的热捧之后,消费者发现,快时尚品牌符合欧美人体型的裁剪比例和颜色搭配,在中国不一定适合,于是,便出现了本土原创的崛起。 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本土新生代设计师没有庞大的市场调研机构支持,他们甚至不舍得花钱去买那些市场研究机构昂贵的调研报告。现在很大程度上,在中国做设计的是一批理想主义者,所以去迎合市场不是他们构思中的一部分,更不是他们简单的运营能力所能达到的。 但正是这种只追求自我的理想主义,触动了新时代的中产阶级和90后。从这点看,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有能力和国内外大牌分一杯羹。 3、不可抗拒的多元化竞争 其实,助推原创设计师品牌的还有一支“另类军队”,那就是跨行加入设计师这个热门行业的明星、模特、造型师等。超模吕燕、马艳丽等人转行成为设计师也从某种意义上带动了时尚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更不要说,那些背后有着雄厚粉丝团的明星们,如由周杰伦与好友Ric所共同组建的潮流品牌PHANTACi,由罗志祥创立的STAGEHyaline of World,周笔畅的Begins,李灿森与好朋友共同成立的Subcrew,林俊杰创立的SMG,由张震岳主理的品牌WNP?? 有人说这些明星并不能算是设计师,主要是因为娱乐圈水太深,大家都会找个副业,为自己“留后路”。而生活的四大刚需——衣食住行中,服装市场是巨大的,明星每天都跟造型打交道,自然对于服装也会更加熟悉,明星、服装都是时尚潮流一部分,所以两者结合也往往显得顺理成章。 但在设计界看来,由明星组成的这支“非正规军”,正以粉丝经济和明星号召力为原动力,成为助推年轻人加快接受本土原创设计的助推器。抢夺快时尚退潮留下的市场份额,多元化是当下的主旋律,相信中国的原创市场将由设计师力量和粉丝经济共同支撑出一片新天。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