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的逆势竞争 |
本刊记者 董笑妍
从7月初开始ZARA和H&M的夏末促销就一直在进行,到现在已经半个月有余。几近全场的打折吸引了大量客流,试衣间和收银台再次排起了长龙。据了解,ZARA本次促销将持续一个月,这对于以高效供应链和低库存著称的企业来说是一件稀罕事。
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市场的低迷也影响到了这些国际快时尚品牌。H&M第二财季报告显示,净利润降幅超出了预期,第二财季利润从去年同期的52.2亿瑞典克朗下降至46.6亿瑞典克朗,中国市场是原因之一。
但在这种“令人失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快时尚品牌的开店数目有增无减,竞争愈发激烈。为了造势,6月26日,H&M特地请贝克汉姆来到北京前门大街旗舰店推荐新一季David Beckman for H&M男士内衣系列。Mango近期更是发布了赶超ZARA母公司Inditex SA的十年发展目标。
截至2013年7月1日,在中国市场,优衣库以新增31家店位于扩张榜首,其次是H&M新开18家,ZARA和GAP各新增8家。这种开店速度与中国零售市场向购物中心业态转变的趋势有着直接的关系。
与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购物中心起步较晚,但近十年的扩张速度居全球之最。预计到2015年,我国购物中心总体开业数量有望达到4500家。伴随着购物中心在二三线城市的快速扩张,店铺空置率将是商业地产商们头痛的事情。一家正在向购物中心转型的企业透露,他们的调整策略是削减原先占到80%的服饰品牌,30%面积做餐饮和娱乐,10%引进快时尚品牌,比如优衣库、H&M等。
购物中心对快时尚品牌开出的条件也异常优厚。地产商们正在为ZARA和H&M等品牌取消店面租金,而在以前这样优惠的条款是LV和爱马仕等一线奢侈品牌的专享。
中国的商业发展具有扎堆现象,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虽然有抢占先机和费用低的优势,但这些城市的购物潜力却远小于一线城市,骤然增多的购物选择将大大分流顾客,不论是快时尚品牌还是商业地产商都需要谨慎。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