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会长新年谈|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承压而上,乘势而跃,“新质”征途再启
文章来源: 2025-01-23


  本刊记者-陶红

  岁末年初,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为了总结过去一年行业发展情况,展望新一年的发展方向,《纺织服装周刊》特开设“会长新年谈”栏目。通过深入对话各专业协会会长,展现行业发展亮点、发展成果、面临的挑战,探讨未来形势的走向。本期接受采访的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
  2024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奋勇前行,在产业升级中谋求突破,在深化转型中实现发展。时针指向2025年,中国棉纺织行业步入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
  “2025年,棉纺织行业仍可能面临国际环境严峻复杂,贸易保护主义、产业安全等问题。总体上看,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深,内部新旧动能转换经受阵痛,棉纺织行业在原料保障端、生产经营端、市场消费端和发展环境端都面临较大较多现实困难与挑战,亟需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加快实现转型升级。”谈及中国棉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表示。
  与此同时,新的机遇也在悄然孕育。中国棉纺织行业迎来了宏观政策利好与新兴增长动能双重叠加的新发展形势。
  回眸2024
  在挑战中锻造产业韧性
  时间回到2024年,国际环境严峻复杂,贸易保护主义、产业安全等问题持续影响企业经营,受原料供应端冲击和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双向挤压,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体系中,棉纺织行业恢复力度偏弱。
  “2024年以来,棉纺织业继‘金三银四’未达预期之后,‘金九银十’旺季周期几乎落空,行业淡旺季周期性减弱,旺季不旺、淡季持续局面长时间维持,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亏损面两项关键比率指标均达到近十余年来最低迷水平,行业承受压力极其明显。”董奎勇表示,面对重重压力,中国棉纺织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棉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
  当然,一些积极因素也在累积。董奎勇表示,从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作用下,多项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和指标修复。
  国家统计局1—11月份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棉纺织主要经济指标承压明显,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业和纺织行业相比,棉纺织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收利润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资产负债率、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等主要指标有不同程度的落后,仅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等指标稍好。
  2024年1—11月份,规上棉纺织营业收入微增0.7%,利润总额大幅度下降,降幅达到17.9%,拖累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走低,仅为1.92%,从年内趋势看,在“两新”“两重”等宏观经济政策支持下,亏损面和利润率等主要指标全年呈持续修复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棉纺织产业链两大主要环节,棉纺纱业和棉织造业经济运行走势有所分化。2024年1—11月份,规上棉纺纱业累计营收和利润双降,利润总额降幅达到29.0%,拖累营收利润率仅为1.37%。与棉纺纱业相比,规上棉织造业主要经济指标较好,营收累计同比增长4.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5.1%,降幅更低,营收利润率为2.90%,虽不及2023年同期3.33%,但较棉纺纱业仍高出1.53个百分点。
  放眼全球,中国棉纺织行业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竞争实力与发展韧性。2024年,中国棉纺织行业顶住了全球消费需求亮点不足的压力,凭借完整的产业链、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较好地支撑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稳步增长。
  从行业直接出口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1月份,我国棉纺纱和棉织造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4.6%和0.81%,棉纺织业出口交货值数据虽不及海关公布的纺织品出口增速,但持续的恢复趋势仍是行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
  董奎勇表示,2024年,我国纯棉纱和进口纱呈现出较明显的竞争格局,我国纯棉纱呈现出大量净进口的局面,其中,越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等东南亚及周边国家成为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尤其是越南,其纯棉纱进口量占比高达48.9%。与此同时,我国纯棉坯布市场表现稳健,实现了对东南亚等国家的净出口。
  此外,受“涉疆问题”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棉制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金额连续下滑,占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对美出口棉制纺织品服装的比重和市场份额同样呈现下滑趋势。但值得关注的是,棉制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同比增长9.7%,占到对全部棉制纺织品服装的比重也企稳回升。
  在压力下领航质量进阶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风云变幻,中国棉纺织行业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积极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主动调整发展战略,从以往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董奎勇表示,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这也是2024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此过程中,中国棉纺织行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与生命力,在设备升级、区域布局优化与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
  一是设备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速。2024年棉纺织行业生产设备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其中细纱生产的高速化是年度发展亮点,高速化生产线从个别企业的尝试,基本上变成为新上企业的标配,2024年新投产的环锭纺生产线多数是以细纱生产高速化为目标。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线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占有优势,竞争力显著增强。此外,喷气涡流纺、高速织机等高速高效设备也保持较高的增长。在智能化方面,纺纱、织造智能化系统更加趋于成熟,细纱自动接头机器人、自动验布系统、棉纺织区域物流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在快速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果。在绿色化方面,整体设备的绿色节能早已是棉纺织企业设备选型的基本要求,2024年以江苏大生为代表的行业优秀企业开始了棉纺织“零碳工厂”探索。
  二是区域布局从中东部地区向西部转移。由于中东部地区各种要素成本不断提升,我国棉纺织产业布局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新疆凭借其原料优势、能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十四五”以来棉纺织产能增长明显,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研,截至2024年底新疆纺纱产能已经超过2700万锭,占全国产能比重约为25%,比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看,新疆对纺织服装发展的支持政策力度大,在政策支持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就业人数显著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是产品结构从常规化向差别化转变。目前,我国棉纺织多纤维复合混纺和新结构纺纱、织造加工技术更多采用,风格各异的差异化纱、布新品种持续增加。纱线产品方面,纺纱企业针对不同纤维的特性,通过纯纺、混纺及不同结构纺纱等方式实现纱线功能及风格的差异化,开发出大量的新型纱线,差别化纱线产量持续增加,纺纱技术和纺纱方式规模不断扩大,环保概念纱线体现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得到重视。面料产品方面,多组分、功能性纤维的应用赋予了家纺面料全新的触感和健康特性,服装面料开发进一步聚焦弹力性能及绿色可持续的理念,有效满足了终端家纺、服装的要求。
  放眼2025
  在逆境中寻求行业突破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划之年。棉纺织行业置身于全球复杂局势的洪流之中,贸易保护主义、产业安全等问题使得行业前景蒙上一层不确定性。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行业需在逆境中寻求突破,于挑战中铸就韧性。
  谈及行业面临的挑战,董奎勇指出,一是外部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深,尤其是美国关税的有可能上调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影响,特别是我国棉纺织终端产品对美国出口占有较大比重,受直接冲击影响可能较大;二是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当前我国棉纺织行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期,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与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新疆产业发展与内地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发展与海外产业布局、极致单品生产与市场快速反应等几组有代表性的关系,仍有待于深入探究,并明确、优化,行业发展信心和预期尚未明显改善,新的增长动力机制尚不健全,旧动能乏力而新动能尚未充分形成竞争优势,全要素生产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5年新旧动能转换给行业带来的阵痛或将持续。
  董奎勇指出,2025年,行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在原料保障端,棉花受国内外价格联动、金融属性、天气因素、政策因素、配额管理、市场情绪、贸易风险等各种因素交织影响。棉花原料和产品库存在占用资金的同时,经常在价格上也对企业运行形成压力,企业应善于运营金融工具的。
  在生产经营端,在要素成本方面,随着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企业综合成本逐渐上升,低成本国家带来中长期竞争压力,如果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则增加产业“空心化”风险。在技术创新与生产制造方面,部分核心技术和设备依然受制于人;在市场应对方面,对多数棉纺织企业在技术、质量、标准上存在一定壁垒,融入“双循环”存在堵点。
  在市场消费端,终端有效需求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复苏总体仍然乏力,行业出口压力仍然存在。我国当前内需总体处于修复扩大趋势之中,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与棉纺织相关的终端有效消费需求仍然不足,棉纺织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
  在发展环境端,从内部来看,产业关注度降低,专项支持政策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也导致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平均学历偏低,创新投入增长缓慢,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等问题。从外部看,“涉疆问题”持续影响,产业链安全存在隐患。
  于棉纺织行业而言,新的机遇正于挑战中悄然显现。
  董奎勇表示,一是宏观政策环境发展机遇。2025年,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九大重点任务之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利于棉纺织行业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是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机遇。棉纺织业正处于传统增长动能和新兴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加速演进的时期,应把握住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数实融合”的机遇,把握住科技革命赋予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遇,把握住绿色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国家战略的机遇。
  在变局中擘画前行路径
  2025年,中国棉纺织行业迈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交汇期。
  董奎勇指出,在此阶段,中国棉纺织行业仍将把建设行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目标。为确保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行业将精心规划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多元化、前瞻性的发展路径稳步前行。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产业发展的系统协调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增强行业与产品的时尚属性;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建设强大人力资源,建设一支稳定强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步入2025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继续秉持前瞻视野与战略思维,精心构筑了一整套旨在推动行业深度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及活动蓝图,聚焦行业研究、科技创新、时尚发展、绿色制造、人才建设及原料保障等多个维度,以期积极应对行业挑战,洞察布局未来发展路径。
  在行业研究方面,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逻辑性,加强运行分析的深入性、前瞻性和参考价值,为行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信息,同时做好调研工作,持续开展对行业运行的研判工作,做好各细分领域的研究。
  在科技创新方面,从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开展相应基础研究和行业摸底工作。追踪智能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最新动向与发展趋势,依托分支机构等平台,有序开展各项技术交流活动,继续开展行业标准化工作,从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入手建设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
  在时尚发展方面,扎实推进与纱线展览、流行趋势研究发布、品牌推广、产业链对接等有关的主要工作,向社会展示中国棉纺织行业时尚化、高水平的产业形象,增强行业文化自信等。
  在绿色制造方面,继续广泛、精准、高质量地引导更多棉纺织企业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培育和辅导工作,助力更多棉纺织企业跻身市级、省级、国家级绿色工厂;推进绿色标准建设,引导行业绿色制造体系快速发展,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征集和推广活动,推动优势技术更快、更好落地。
  在人才建设方面,做好第九期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的招生和培训组织工作,扩宽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与往届高训班学员的沟通联络和实地走访;加强优秀人才和工匠精神的宣贯与推广,按上级要求做好人才推荐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多样化技能人才培训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工作。
  在原料保障方面,做好宣传和引导,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棉花体制改革、进口配额改革、目标价格改革及储备棉轮换等工作,关注棉花产业安全等问题,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行业利益,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以原料产业链分会工作为抓手,服务企业原料保障,保障企业用棉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原料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交流、资源对接和调研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拓宽服务领域,帮助引导企业提升期货等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力等。
  经纬交织,棉韵悠长。新的征程已开启,中国棉纺织行业将以坚韧之姿,紧跟时代步伐,于百业竞荣中踏浪前行,拓宽成长天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