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都兴市四十载 |
改革开放40年大唐袜业市场发展纪实 通讯员-翁均飞 在大唐袜业市场,今年81岁的钟百万是一个传奇。1991年大唐轻纺市场开业,他是第一批被工商部门动员进入市场的经营户,之后一直在袜业市场做生意。2016年,钟百万感觉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才彻底结束了自己的生意,转为帮外甥看管一个12平方米的摊位。 钟百万是大唐镇箭路村村民,早在1987年,夫妻俩就购买了4台手摇袜机,成为村里最早办袜机的农户。“上世纪90年代,全村80%左右的家庭都做袜,他们的技术都是我老婆直接或间接教的。”这是令钟百万最为自豪的事。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唐镇涌现了千千万万个像钟百万夫妻那样的创业者,他们怀揣财富梦想,筚路蓝缕,敢闯敢干,共同缔造了经济发达的国际袜都。与袜业一起发展的是市场,从路边市场到实体市场再到线上线下一体化市场,大唐轻纺袜业城成为全球最繁荣的袜业市场,年成交额达到130多亿元。 路边市场:在灰色地带穿荆度棘 改革开放前,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那些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的事情叫做“资本主义尾巴”,制止这种活动就叫“割资本主义尾巴”。在这种背景下,诸暨最早的袜子市场悄然出现在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外陈火车站,买卖双方几乎只露了个脸,就被税务、“打私办”等一掌打掉。 胆大的漏网之鱼,又溜到五里之外的钟家村(现属暨阳街道金三角村)。义乌的商贩逐市而至,同样出现在钟家村口的农民自发组织的袜业集市中。但仅仅两个月之后,钟家袜市也难逃外陈袜市那样的覆灭命运。 丹吉娅集团董事长洪冬英并不避讳“打游击”的往事。她说,织袜户们从海宁购得锦纶丝回来,为了避开“打私办”,他们不在诸暨火车站下车,改在离城10公里的红门车站下车,途中发现情况不妙,干脆发“暗号”行事,来个金蝉脱壳,将货物从火车上抛下来,由“接应”的袜机户将货物接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袜市转移到杭金公路与绍大公路交会处,这里是一片以3A商场为中心的桑园地和苎麻地,分别属于三都区和五泄区。原大唐汽车站三五成群的小贩,看中了这块桑园,这里迅速形成一个袜子市场。 大唐镇首任镇长章水土说,当时,三都、五泄两区的工商和税务部门都到这个路边袜市收取摊位费和税收,有时造成重复收取税费。为了避开收费人员,买卖双方将交易时间从上午改为下午,从下午改为前半夜,从前半夜改为后半夜,再后来,他们离开了大唐,跑到义乌市场。 随着织袜户的不断增加,下新庄村(现属大唐镇中兴社区)村民金银焕看到了商机,他从海宁一家化纤企业买来原料,就在杭金公路与绍大公路交会处销售。很快,路边市场形成了气候。“就是现在的大唐酒店一带,大概有600多米长。”金银焕说。后来,他喊出了改造“路边丝市”的第一声。 诸暨县政府看到了这个情况,由时任副县长俞关华牵头,在下骆村(现属大唐镇盛唐社区)征地17亩,创办了一个没有建筑的简易市场,卖袜的、卖织袜原料的客商纷纷涌入这个交易场地,除了本地人外,义乌、上海的袜商也闻讯而来。这个市场除了交易袜子,还办了几场物资交流会。但是,当时有群众向上级写信,说这是破坏蚕桑生产。于是,这个短命的简易市场被取缔了。 1988年,大唐庵村及周边乡村已形成袜业块状经济格局,原先在路边设摊的原料交易已不能适应袜业扩张的需求。10月18日,诸暨县委、县政府撤销城山乡、柱山乡,建立大唐庵镇(1992年冠山乡并入,改名为大唐镇),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需要。 镇长章水土上任后,着手调研大唐镇袜业发展状况,发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袜子生产基地在大唐,原料来自外面的市场,销售市场在义乌。于是,在大唐镇首届人代会上,大唐镇政府提出了大唐兴镇的发展思路:以路兴贸,以贸兴工,贸工农协调发展。这一提议对今后大唐镇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筹建大唐轻纺市场,成为镇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体市场:在产业沃土升级换代 1990年,大唐镇党委、政府将《关于轻纺市场配套建设的设想》的报告送到市领导案头。报告分析说,大唐的织袜业生产虽然发达,但却没有一个专门经销织袜的市场。织袜的价格高低,完全取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织袜户的经济效益完全操纵在袜商手中。报告请求在建设中的轻纺市场中配套设立袜子市场。 1991年10月,大唐轻纺市场开业,拥有397个原料摊位、1515个成品摊位,成为大唐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平台。原来那个简易市场与这个遮风挡雨的室内市场相比,真可谓有天壤之别,第一代袜子市场就在这里。 很快,全国一些大中型化纤生产厂家在大唐轻纺市场设立了销售点,年销售10万吨以上,旺季达到每日200多吨。就连当时全国最大的化纤企业——营口化纤总厂的厂长也闻风而动,每月都要亲自赶到大唐转上几圈,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大唐的化纤销售打个‘喷嚏’,全国的化纤行业就得‘感冒’十天半月。” 1992年,大唐轻纺市场成交额达6.1亿元,全国有167家企业的各档化纤丝在大唐镇经销,在全国216个大中型专业市场中,销售额居前20位,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丝集散地。当时,大唐镇拥有各类袜机1.4万台,平均每天有47万双袜子发往全国各地。 大唐轻纺市场党支部原书记、永新集团董事长金银焕说,大唐现在的所有轻纺原料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都在轻纺市场当过老板,他们在经营期间走南闯北,了解全国各地大小化纤原料厂的情况,为上世纪90年代在家乡办起化纤原料企业打下基础,而且越办越大。 千家万户的织袜户散布在各村,当初办起袜厂都缺少资金,他们都在轻纺市场找关系,织袜原料赊账拿走,资金都要欠上半年一载的,每年轻纺市场织袜户的原料欠款都达数亿元,这也为当地袜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毫无疑问,大唐轻纺袜业市场孵化了大唐的企业,成就了大唐人的财富传奇。市场与企业犹如鱼水关系,它们之间是互通的、流动的,谁也离不开谁。 孙菊美是大唐镇路西新村村民,从1991年10月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摆袜摊到现在,她见证了四代袜子市场的演变。“第一代袜子市场就像小菜场,上面搭了一个钢棚,每个摊位有一块1.2米长、1米宽的水泥板,袜子就放在水泥板上面卖。现在,那个地方成为大唐公园了。”说起往事,孙菊美记忆犹新。 1995年3月,大唐镇政府将全镇所有袜摊从轻纺市场搬迁至商业城(即1993年兴建的轻纺机械市场),这是第二代袜子市场。7月,镇政府提出在原轻纺市场改建各种原料丝交易摊位,新建营业房72间。 市场一旦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显示出来。1998年,市场交易空前火爆,摊位全部爆满,摊位费飚升3倍。因为摊位面积局限,很多企业硬生生被挡在了大门外。同时,市场的信息功能、服务功能、开发功能更是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集约。1999年,重建大唐轻纺市场提上议事日程。 就在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镇启动了申办中国袜博会的工作。1999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以抄告单形式,同意诸暨市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一张通向自由市场的入场券,就这样归入大唐名下。而历届袜博会的举办,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商到大唐做生意。 2002年7月,大唐轻纺袜业城建成开业,第三代袜子市场就在这里。新市场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1600余间商铺房,基建投资额达2.2亿元,分为轻纺原料、袜子、袜机、物流四大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100多亿元。 这一年,柱峰村村民戚浩波出资31.5万元,买下了占地73平方米的两层店面房。早在1993年,他就开始做锦纶丝生意,轻纺原料市场搬到哪里,他就搬到哪里。戚浩波今年62岁,是诚信经营户和文明经营户。他说,自己做生意一直很稳,一些厂家主动要求他做经销商。 为了加速大唐袜业的再度腾飞,2010年,大唐镇投资10亿元,扩建新袜业市场等,使袜业原辅材料、生产设备、备品备件供应、产品销售、各类袜业信息和袜业生产经营企业向市场集聚。2011年10月,第四代袜子市场——大唐袜业城开业。袜业城投资2亿元,占地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立1268个摊位,是全国最大的袜子交易专业市场。 线上市场:在电商时代异军突起 袜子,是最适合在线上展示、销售的产品之一。在线上,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品牌、样式等。紧随时代浪潮,大唐袜业以“互联网+”立市场,实施高效灵活的线上线下并行发展模式。 早在10多年前,大唐袜子市场不再局限于线下销售。许多经营户在线上接单,线下发货。目前,市场里线上线下销售难以界定,很多摊主是做外贸的;做内销的,则以线上销售为主。 大唐镇中兴社区慎叶自然村村民慎炎鑫,早在2009年在大唐袜业城租下摊位时,就注册了“蝶风缘”和“糯米团”商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我现在主要卖童袜,客户基本上是长三角的,一年批发量大概2000万元,线上线下大致各占一半。”慎炎鑫说,以前自己做袜,后来部分外加工,再后来干脆卖掉袜机,全部外加工,“轻资产,灵活些”。 在整个大唐镇,线上销售逐年增长,2015年是大唐袜业线上销售的爆发年。这一年,方田电商园投入运行,大唐镇袜业电子商务联合会成立,首届网上袜博会举行,传统袜业产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方田村属于大唐镇轻纺城社区,曾经是一个“三合一”袜子生产专业村。从2014年11月底起,大唐镇痛下决心,集中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统一收租方田村的厂房,出台扶持政策,公开招商,吸引电商企业入驻。 2015年1月,丽水青年翁斌被优惠政策所吸引,来到方田电商园,租下了800平方米房子。当年,他创办的棉上袜业有限公司在天猫商城和阿里巴巴上卖袜,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随着电商业务的稳定发展,翁斌和表叔一起在方田附近租下厂房,购买了150台电脑袜机,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今年,公司预计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 翁斌认为,在大唐做电商有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房租便宜,平均每平方米近百元,入驻企业第一年至第四年分别只需付30元、50元、75元、75元;二是产业优势,有非常完整的袜业产业链;三是物流优势,快递价格低,每单只要3元多一点。“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库存压力等困难,但是我一直坚信行业前景,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款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迈过了前进路上的一道道坎。” 2015年4月,大唐镇袜业电子商务联合会成立,100多名电商代表加入联合会微信群。自从袜业电子商务联合会成立后,大唐镇的电商们改变单打独斗模式,走上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2015年10月,趁着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举行,大唐镇与阿里巴巴联合举办了首届网上袜博会,阿里巴巴网站开辟了袜业专场专栏,并把袜博会聚焦首页。大唐镇挑选了100家电商企业参加活动,在网上展示的同时,还开辟线下展示区,把线上热销的产品进行现场展示,让消费者、采购商、经销商能直观地体验到电子商务购物带来的便利。 目前,大唐镇有3000多家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达40亿元,其中,方田电商园有110家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达15亿元。大唐镇党委书记田海斌说,改革开放以来,大唐镇已持续投入超过30亿元更迭改造袜业市场。大唐袜业依托实体市场和电商园,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模式,极大地推动了袜业产业的繁荣。 |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