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探寻新时代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新发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5-10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2018年春季调研报告》发布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工作总方针,在行业进一步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探寻新时代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途径,3月5~21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主要领导带队,兵分五路,分赴上海、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8省市,就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品牌质量、智能织造三个专题开展春季调研。调研组走访了6个产业集群,实地调研了4家地方协会,与40余家企业召开了8次集中座谈会。

  就整体调研情况来看,2017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产业规模、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虽然行业整体运行良好,但各专业领域分化比较明显。调研情况显示,高温过滤、安全防护、结构增强、非织造机械等领域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且企业发展信心十足。调研的集群和企业均对2018年的行业运行与发展形势表示乐观。春节后,企业总体开局情况良好,绝大部分企业手中的订单比较饱满,部分企业如非织造机械、高温过滤企业的订单已到下半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根据调研总体情况对行业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

  一是重创新。产业用纺织品是整个纺织工业里面最重要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版块,科技研发的投入需要高度重视,认清差距,不能盲目乐观,在创业能力强、深度研发弱的基础上,行业要积极梳理关键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做好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强基础。重视行业、产业、企业、园区的规划,加大重点研发项目的挖掘力度,加强行业队伍建设,积极致力于行业标准、“三品”战略建设,量化品牌,加大行业推广力度,增加行业自信。

  三是补短板。加强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将更多重要的相关产业推向国家强基工程建设中,增强行业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政府认知度,实施产融结合,规范企业行为,考虑资本运作与发展,以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决定协会的服务模式。

  四是促应用。主动发现需求并替代需求,对外与更多的下游行业、联盟、企业等展开丰富的活动来促进应用;对内加大原料、装备、制造的创新力度,主动与纺织机械、化纤协会等合作,共同推动应用和行业发展。

  五是扩影响。在社会、政府、地方等对行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加大与政府部门的互动、联系,加大展会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行业统计数据来扩大增加门类,扩大行业影响力。

  主题1

  科技创新

  江苏是我国的纺织大省,同时也是新材料制造和需求大省,在纺织新材料特别是纤维新材料领域具备很好产业基础,拥有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嘉兴学院等高等院校,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科技方面,涌现出了以中复神鹰、南玻院、际华三五二一、江苏迎阳、宏发纵横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在结构增强、航天军工、环境保护、土木工程等产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在政策方面,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成果转化,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推动和引导工作,营造了灵活多元的创新氛围。

  亮点案例:江苏省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了打通从科教强到产业强的通道,经过充分调研论证,2013年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正式成立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为科研重点,填补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创新链的空白。

  制造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最关键的动力来源。本次调研的企业中,东方国际集团近年来通过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进行了全球优质资源的配置,不断扩大其制造业份额,推动制造业回归。

  企业都非常重视创新发展,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上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旷达科技、宏发纵横、飞龙、振泰等企业均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了产业链延伸,助推企业做强优势,使企业在产品开发、配套等方面展现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呈现问题: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在政策和金融上不受重视,调研小组在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交流中也发现政府、金融部门及相关机构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认识不够,座谈交流后,他们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打开了其对技术纺织品的新认知。

  此次科技创新组重点调研的江苏省科教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对于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产业用纺织品从学科上讲还是一个较新概念,基础科研力量分布比较分散,科技创新路径不通畅,造成企业难以与科研院所形成深层次和原创性的合作开发。

  建议:梳理行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建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高端智库,为行业科技基础研究建立基础;加快建设重点领域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在多领域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或检测机构建设国家认可或行业认可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加紧研究应急纺织品标准体系,梳理和补齐该领域重点产品的相关检测或产品标准,并持续推动上述重点领域标准与下游各行业的协调统一;加强对产业用纺织品相关学科的梳理,建立更为广泛全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库,便于行业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研究探索模式灵活的合作模式,结合行业情况推动产业用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加大产业联盟的推进力度。

  主题2

  公共服务平台与品牌质量

  此次调研的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等都非常重视,实地走访的绝大部分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IOS9000或IOS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申报省市质量奖、省级名牌等,许多重点企业都已获得上述荣誉。

  但各地政府和产业集群普遍对区域品牌建设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较少。此次调研的六个集群地中,只有天台县正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平桥过滤布”商标,但其后期投入的宣传推广力量太少,也未能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

  亮点案例:近年来,天台县委县政府加大产业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快建设特色园区,产业用布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在全县工业经济六大主导产业中已位列第四;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全县规上企业已达2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5家;三是加快发展高温过滤材料,严牌、华基、恒泽三家骨干公司的高温过滤产品比例已提高到40%以上;四是完善产业链,主动向上下游行业延伸;五是加快发展其他领域,如三星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液晶聚芳酯项目中试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发出了乙烯基复合壁纸。

  此外,集群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天台县政府大力助推企业上市,为企业上市出台了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提出的问题,通过一厂一策给予解决。义乌市现共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81家,完成股改企业91家,企业新增债券融资241亿元。平阳县萧江镇政府引入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包装企业上市,目前启明公司已完成上市股改,锦恒宠物、立天集团、中采实业等企业筹备申报“新三板”挂牌。

  呈现问题:本次调研受访企业大多数都已经建设了市级或省级的创新平台,但是在检测平台上,受访企业普遍反映行业缺少专业的检测认证平台,企业在产品检测上很难一站式完成。

  此次调研的产业集群都缺乏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的平台,这与重点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研发困难等问题高度吻合,正是企业所急需、所盼望的。

  建议:研究制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选择好各自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引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重点支持上下游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大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集群注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等。

  主题3

  非织造行业智能制造

  对于智能制造,本次调研的企业基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经济实力和产业特征做出了各自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整体看,这些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层次还比较低,投资主要还是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动化方面,信息化工作主要是运用ERP解决财务、销售、仓库物流等运营环节的问题,生产设备的物联网和信息采集、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大数据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

  从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动力来看,除了一部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外,更多还是基于减少用工的考虑。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招工困难,员工的稳定性差,企业急需通过自动化大幅降低包装、运输环节的低技能用工数量。

  亮点案例:福建南纺在新建园区中投资一条安德里兹的高速水刺生产线,其后道引入全套亚赛利的卷入、分切、包装、码垛装置,实现了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目前福建南纺正在对该生产线进行调试;泰安路德的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纳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名单,也是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恒安集团旗下的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正在开发MES系统,对公司的生产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

  呈现问题:在上述企业取得突破的同时,智能化织造进程中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智能化需求迫切,但发展方向不清晰;二是环保、循环经济的压力日趋明显,国家不断趋严的环保政策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环保手续不齐或者排放不达标等原因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

  建议:首先,大力推进生产线全流程自动化,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重点仍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动化方面;其次,重点突破智能制造的软件问题,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数据和软件,工业软件和工业大数据应用在整个制造业中都是一个难点;第三,协会要规范引导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的投资,防止企业超越发展阶段的盲目投资。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