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力克 即发描绘跨时代蓝图 |
本刊记者-李江敏 青岛即发集团于20世纪50年代白手起家,60年代艰苦创业,70年代灵活经营,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合作创新,新世纪又开启了全新的发展。从一个农村手工小作坊起步,从做单纯的发饰品加工入手,经过六十年的创新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即发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升级转型,以结构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在克难攻坚中积极应对竞争挑战,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的内涵,成为营业收入百亿元级企业,以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突出业绩,为行业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案例;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了当地上千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青岛即墨区成为中国针织名城和中国童装名城。即发集团一路走来,背后承载了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有幸走进即发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雄关漫道六十载,披荆斩棘砥砺行 即发集团始建于1955年,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创业、创新和创牌发展,打造了配套完善的发饰品、针织品和梭织品产业链,实现了由发饰品向针织品和梭织品的两次转型和跨越。 近年来,即发围绕高端化、科技化、品牌化和“互联网+”战略,努力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目前主导产业涵盖了科技纺织、高端健康、金融服务、高效农业等领域,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目前其主要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即发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企业,在快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也都是‘逆势增长’。”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刚自豪地说,在即发集团走过的六十多年历史长河中,领导率先垂范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为首的领导班子,集中体现了中国一代代创业者的优良素质,培养了一支好的职工队伍与即发共进退。 除此之外,即发集团对质量和信誉的要求,使得其拥有了一批愿意长期合作的上下游客户。万刚向记者介绍道:“日本市场目前在即发订单量中占据大约50%~60%左右的比重,规模较大。众所周知日本对质量近乎苛刻的标准,如果没有好的质量和信誉的话,是完全不能够建立长期合作的。” 走出即墨拼世界,机遇挑战同来临 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潮方兴未艾,且势头更具可持续性,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产业援疆”号召,即发积极开拓新市场,先后在越南、柬埔寨建立了织染、成衣一条龙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更好的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生产、设计、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优化配置。除此之外,即发还在新疆喀什地区成立了服装工厂,对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机遇是历史性的,但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从企业内部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所有产业企业都必须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对此,万刚表示,创新是一个持续的投入,即发无论是从基础环节到应用环节,还是车间的小改小革也好,需要在不同应用层面上不断变化,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核心技术,逐步提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以及原有产能的自动化应对能力。 特别是近年来,即发把促进“两化融合” 建设作为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升级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先后实施了50多项信息化工程,率先实现了ERP系统对产业链上下游工序的全覆盖,围绕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在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工序,均引入了目前先进的控制系统,加快促进了即发集团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逐步实现了由大规模传统服装制作向柔性敏捷制造的过渡。在参观过程中,记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即发技术中心展示厅内的智能创新成果,从中不难窥探即发这个“中华老字号”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新面貌与生命力。 携手力克聚合力,主动探索谋转型 90年代初期,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但当时招商引资的开放度还不高。而日本的制造业初现产业转移的趋势,即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即发集团下属企业贵华针织有限公司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成为即发与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作成立的第一个合资公司。 当走进工厂内部生产车间时,记者了解到,在这里已经实现了由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构成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建立了ERP、MES、物联网、机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结合精益管理,实现了生产运营各环节实时监控与设备的信息交互,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水平,推动企业由传统的大批量、大规模制造向柔性生产、敏捷制造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发集团下属贵华针织有限公司男装生产车间内,最新添置的一台力克裁床为车间的生产增添了新动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孙维法表示,随着现在产品款式趋于复杂多变,对面料剪裁的精度要求更高了,在过去使用过的一些设备中,无一达到像力克设备这样高的精度。“质量保证基础,用了力克的设备后裁剪精度更好了,这直接影响到后道工序与产品品质。此外裁剪层高从6公分提升到8公分,面料利用率也提高了0.5%。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物有所值!此外力克的设备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也足够具有说服力。我们做世界品牌订单时,能更轻松地取得客户的认可。” 孙维法如是说。 作为即发与力克合作的项目牵头人,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部长李松明表示,在前期的设备评估中,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对市面上所有的裁剪设备进行客观的比对和分析,然后决定购入一台力克裁床进行试用。在裁床交付时,力克技术人员专业、规范的交付操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力克的服务真的非常到位,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项目计划,多少小时有什么服务内容我们事先是清清楚楚的。”第一台力克裁床投入生产后,无论是在生产效率和裁剪精度,还是在与设备的衔接方面,或是在工人的操作体验方面,力克都以其出众的实力打动了即发人的心。李松明说:“在将来和力克的合作上,肯定是逐步深化的,我们订的另外几台力克设备已经在路上了,企业选择设备归根到底是性价比,一个是性能一个是价格,性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力克提供的价值不止在软硬件的性能,还有服务!” 李松明还表示不论是哪一行,都要尝试为产品附加更优质的服务,上游下游服务延伸得越长,产品才会做得更到位。像力克这样提供优秀的设备之外,还能给予企业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正是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最需要的。 智能时代新运维,深耕市场破浪行 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思考如何由OEM向ODM迈进。“整个行业都在面临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企业‘由大做强’。”万刚表示,自动化、智能化是企业接下来必须要去关注的方面,也是未来即发的符号之一。对于类似力克研发的这样一些新设备或新技术,企业要第一时间去了解和探索,从而形成一种建议性的引导,如果产品供应市场的能力不足,产品覆盖市场能力有限,无法做到货通天下,何来攻城掠地?据了解,下一步即发将全力打造一个全流程改造的智能化车间,也会通过与国内的一些装备生产企业深化合作,来实现共赢。即发已经坚定地走在了这条用“智能化”来增强武装的道路上。 数字化时代悄然来袭,智能制造成为主导,传统制造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上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力克之所以能成为即发集团智能制造布局的参与者,得益于几个方面的强大积累,包括:实时管理数百个安装在裁剪解决方案中的传感器发出的信息;拥有10年的工业物联网经验,也是业界唯一的一家拥有全系列工业 4.0 相关增值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提供更加优化的设备、软件和服务最佳的集成。就拿在力克的裁床设备内部的180个传感器来说,不仅可以用于收集并存储生产数据以备定期查看,更能够实时地分析、管理这些生产数据,从而实现企业的可视化运营管理。 事实上,力克深耕中国时尚服装市场已有30多年历史,致力于为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与时俱进的整合解决方案和专业咨询服务,不仅帮助企业优化流程、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快产品上市,更重要的是,通过流程创新服务和业务模式转型,让企业从容面对挑战,实现长期发展目标,而这也是即发集团之所以选择力克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即发和力克又先后成为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重要成员。这将成为另一良好契机,使双方共同打造智能生产线,并深度携手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在从大批量生产转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生产之路上迈出坚实的脚步。 关于力克 力克致力于为具有前瞻思维的时尚服装、汽车内饰和家具公司开发推动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先技术。力克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设计到生产全方位地赋能品牌商和制造商,助力他们在市场中不断进步。 力克成立于1973年,如今在全球共有32家子公司,为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服务。力克拥有1600多名员工,2016年营业收入为2.88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泛欧证交所上市交易。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力克公司官方微信:Lectra力克,或访问网站www.lectra.cn |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