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全局视野 重点驱动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5-12
本刊记者—李芳 胡晶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面临着新常态下几乎所有纺织产业集群都将遇到的难题,同时,许村又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独一无二的特性。在这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许村的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踏实前行。在转型和发展中,许村时时刻刻保持着全局观,以整体的眼光和更高的视角谋划长远发展,同时,也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进,在电商、文化、创新研发等方面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机器换人等手段也无法跟上制造成本的上涨时,家纺产业制造环节的转移会是必然。那时,许村做什么?我认为,尽快掌握核心竞争力是破解难题的唯一途径。所以,当前要全力延伸微笑曲线,做强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制造环节真的转移了,但核心竞争力依然掌握在许村手里,那将是许村家纺的巨变。”

  积极应对新挑战

  TAweekly:今年一季度许村家纺布艺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朱伟强:今年一季度许村家纺行业9577家市场主体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5.1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144家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实现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部家纺产值的53.4%。家纺行业实现利税2.8亿元,同比增长2.7%。从产品产量来看,全部家纺行业产品产量为4.8亿米,同比增长2.1%。从投资来看,家纺行业23个项目投资3.5亿元。从出口来看,出口交货值为12.9亿元,下降1.7%。由以上数据来分析判断,应该说,与去年家纺布艺形势基本持平。

  TAweekly:新常态下,许村家纺布艺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朱伟强:许村家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延伸微笑曲线的两端。从前端看,我们的自主研发水平还不适应常态化的需求,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尽管已经有效开展,但离行业、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从后端看,以品牌为标志的营销服务,尚未符合常态化的要求。当然,从制造环节本身看,以机器换人为标志的转型升级正在进行中,但资金、土地、环境等要素的倒逼,对当前尚存续的公司加个体加工户的合作生产模式也提出了重大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鼓励与扶持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如何运用好宏观政策,并在一定区域内营造好小环境,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许村家纺产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有了较高的集群知名度和成熟的产品营销网络、庞大的营销队伍,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适应互联网潮流、创新营销的基础。同时产业发展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集群整体实力的提升。另外,人的因素是核心因素,许村人拥有创业创新的不竭动力,第一代创业人为家纺业的发展打下基础,非常高兴地看到我们的创二代已经成长,他们的知识、理念和激情胜过前辈,并逐步走上企业的重要岗位,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   

  激发民企活力 打造区域品牌

  TAweekly: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资金、人工、创新能力不足等,请问,许村镇将如何为企业解决问题,继续引导支持企业发展?

  朱伟强:许村坚持支持做强制造业、做强实体经济,重视家纺软实力的提升,注重对创业创新的扶持。在缓解融资压力方面,我们每年举办银企对接会,组织银行、保险、信贷机构、投融资机构等相关单位与企业进行对接,如去年许村召开的银企对接会,现场达成了新增4.9亿元的信贷意向。另外,我们鼓励融资租赁公司结合家纺企业的实际需求,与织造机械设备生产厂商达成了战略合作,企业以设备租赁的形式,在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完成技术装备的更新。丰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手段的创新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

  随着企业管理、装备的提升,高新技术人才稀缺,对此许村镇党委政府、行业协会乃至民间人士群策群力,与国内院校加强了各种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实践锻炼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探索人才订单培养模式。

  TAweekly:多年来,许村镇党委政府为许村区域品牌提供了哪些支持?

  朱伟强:许村镇党委政府一直在强化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如2010年,以许村家纺为主导的海宁家纺产业成功被授予“海宁家纺”省级区域名牌;2011年我们促成了海宁家纺制定了家纺行业联盟标准;十三年来我们坚持举办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2012年开始冠名“海宁家纺杯”,目前已经成为家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赛事,借此在全国院校、研发机构间,树立了“海宁家纺”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支持下,许村家纺企业以“海宁家纺”区域品牌形象,抱团参展,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互联网思维是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

  TAweekly:就电子商务发展而言,许村家纺已然走在行业前列,请介绍许村在此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经验。

  朱伟强:许村家纺现阶段还只能说在电子商务发展领域作了一些尝试,也在尝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阿里研究院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显示,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各类淘宝村211个,许村镇永福村位列其中。另据不完全统计,基于企业与个体经营户积极主动探索,许村有30%左右家纺企业已涉足电子商务业务,保守估计,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并且每年保持着20%~30%的增长速度。结合浙江省正在推进的“四换三名”工程,我们也在精细谋划,精心布局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近期,我们也在积极与一些电商巨头商议开展合作事宜,到明年这个时候,我想我们的成绩会更好。

  TAweekly:请问您对“互联网+”的理解是?您认为这将为许村家纺带来哪些改变?

  朱伟强:这是在倡导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我认为这将是家纺布艺发展中的一次大变革。

  首先,我们的设计制造环节将更大程度依赖于互联网的功能,实现与国际时尚潮流的同步。其次,我们的营销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以经销商、专业市场为主的产品批发方式,将逐步被新型的直采直销模式所替代。然而,当今互联网技术毕竟不能完全满足人的感官需求,而舒适感恰恰是家纺产品乃至家居装饰最本质的要求,这也是家纺产品网络销售的一个障碍。我认为,家纺产品尤其是窗帘成品类的网络销售,应该是线上线下互动、以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这不仅仅颠覆目前国内窗帘行业的运作体系,更将对国内的家居软装服务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善,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并乐意为此而孜孜努力。

    

  文化与创新是集群的内生动力之源

  TAweekly:行业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许村企业在面料研发、设计创新、企业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积极主动创新,让业界看到了许村家纺布艺的活力,请就这几方面分别介绍一下。

  朱伟强:在面料研发方面,许村家纺企业与国内纺织专业院校加强合作,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在面料成分、编织工艺、染色后整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和创新提升。去年我们成功创建了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标志着许村家纺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浙江玛雅布业有限公司、金永和家纺织造有限公司等与浙江理工大学建立了更为实际的校企合作,直接就具体项目对接研发;金佰利公司独辟蹊径,专一做好绒布,体现独特的风格等。在设计创新方面,除了校企直接对接外,政府鼓励设计研发中心进驻许村并开展各种不同模式的研发活动。

  另外,我们积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两化融合”工作,每年在家纺企业中选取3~4家培育对象,组织专业辅导机构,由政府买单,给予企业免费的管理诊断和指导,推动企业适应新技术、新设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如海宁天一纺织有限公司与台湾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国内软件厂商合作,正在着力打造一套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的个性化管理软件,企业管理层和客户通过手机终端,就能实时掌握生产状况以及产品的动态数据。

  TAweekly:据悉,许村也在积极与中国美术学院、欧洲设计中心进行合作,请问进展如何?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改变?

  朱伟强:一直以来,政府全力引入面对公众服务的设计研发机构,延伸微笑曲线两端。中国美院海宁家纺研究院是首家由民营企业出资与院校合作兴建的,将作为中国美院在许村进行市场调研、毕业生实习、校企对接与研发的阵地;广美玉兰海宁家纺软装设计研究院等设计机构已直接入住海宁中国家纺城。今年3月签约的欧洲设计中心许村家纺设计工作室,是迄今引进的最高端的、世界一流的机构。

  这些机构所带来的设计理念、方法可能会颠覆我们对家纺设计的传统认识。与这些机构合作,企业家将有机会与国内外的设计师、知名企业管理者面对面接触,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国内设计师不用走出国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欧洲知名设计师的指导和培训。此外,我们的产品将借助知名设计机构的平台出现在更大的国际舞台上,让更多的国外消费者体验到更有魅力、有内涵的“Made in China”的家纺产品和设计理念。在推动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许村家纺乐于成为这样的实践基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将世界家纺流行时尚元素引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并推动中国家纺制造、设计水平走向世界舞台。

      

  产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同等重要

  TAweekly:针对2015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主题“环境保护”,请从许村实际出发,介绍许村在此方面的做法。

  朱伟强:就许村家纺而言,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叫做“扮美了天下,污染了自己”。这也是大多数传统产业发展初期的必经阶段。近年来,许村在求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抓环境,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去年,围绕环境保护,我们开展了生态文明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家庭工业规范化引导行动、家纺后整理提升整治行动、高耗低效企业整治行动等都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家纺后整理提升整治中,我们下大决心关停了4家印染企业,现有13家印染企业全部整改达到环保标准化水平。当前我们也在加快研究下一步印染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另外,我们还依托综合行政执法手段,强力整治规范了一批家纺配套小作坊,其中有77家采取关停处置。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导向,以环境保护倒逼家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TAweekly:今年许村家纺布艺发展的关键词是?

  朱伟强:我认为这个关键词应该是:改变。家纺行业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方向都要积极探索,主动改变。

  TAweekly:许村将如何整合资源,打造综合性“海宁家纺产业基地”?

  朱伟强:一个综合性的“海宁家纺产业基地”应该是集花样设计、高端制造、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会展参展、版权保护、产业融合等于一体的产业基地,是组织结构优、产品档次高、创新能力强、平台功能全、链条配套齐,国内外行业内初具风尚指向标象征的产业基地。围绕打造综合性海宁家纺产业基地,我们的主基调“产城融合”,以推进城镇化为契机,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机器换人等手段也无法跟上制造成本的上涨时,家纺产业制造环节的转移会是必然。那时许村要做什么?我认为,尽快掌握核心竞争力是破解难题的唯一途径。所以,当前要全力延伸微笑曲线,做强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制造环节真的转移了,但核心竞争力依然掌握在许村手里,那将是许村家纺的巨变。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