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纺织服装着力打造特色集群 |
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形成门类齐全,包括棉纺织、化纤、印染、针织、家纺、产业用、服装、纺织机械和纺织器材等10多个行业,产业体系完整。一方面,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另一方面,一大批纺织服装骨干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改造,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支撑河南纺织工业发展的脊梁。 “巧媳妇”工程助推穰东特色小镇发展 考察组在穰东镇实地考察了梦诗雅、红恩制衣、金郎制衣以及玉玺制衣等企业,并听取了相关工作情况介绍。记者发现,2013年以来,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在全省率先开展的“巧媳妇”产业精准扶贫工程,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把产业产能下沉到劳动力来源地,将最先进的服装科技装备到河南的广大乡村;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建立中心基地+卫星工厂的实施形式,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口上班,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彻底实现了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在企业走访中记者发现,“一台缝纫机,致富一家人”,成了穰东镇产业发展的最好缩影。 邓州市市长罗岩涛、副市长刘连波,穰东镇党委书记万洪志、镇长王子录等相关领导和企业代表出席了评审会。 罗岩涛在致辞中首先对评审组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同时表示,穰东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为发展服装产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当前,穰东镇是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希望以此次评审为契机,将服装产业的发展能够有质的提升。 万洪志在介绍穰东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时表示,穰东镇坚持把服装产业培育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巧媳妇”工程为抓手,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对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有效推动服装产业的升级。同时,穰东镇在巩固老市场的基础上,先后启动了中国穰东国际商贸城、中原服装商贸城、穰东海宁皮草城等现代化市场,带动市场达到9大交易区31万平方米,吸纳商户3169户,从业人员11000多人,年销售额达85亿元。目前,穰东镇个体加工户6600多户、加工企业213家,自主品牌62个,从业人员17000多人,年产男女裤2000多万条和其他各类服装,加工业年产值共计76亿元。此外,穰东镇还通过举办第一、二届中国穰东纺织服装博览会和中国穰东纺织服装产业论坛等活动,让玉玺制衣、梦诗雅服饰等龙头企业的品牌得以升级,企业形象、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如今的穰东镇形成了户有个体加工点、村有卫星加工厂、镇有现代化服装厂,新老市场互补共进、“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的模式,服装畅销武汉、西安、石家庄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 与会的企业代表通过对企业自身的介绍及面临的问题与评审组进行了积极交流后,纷纷表达了对发展地方纺织服装产业的热望,同时也希望地方政府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给予穰东镇企业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刘继祥在会上对穰东镇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以加工贸易为主打,充分利用产业基础,通过引进大型企业来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合力发展的期望。他强调乡镇振兴的根本是发展产业。 邢冠蕾对穰东镇纺织服装产业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她建议制造品牌的打造、龙头企业的带动是穰东镇发展的方向,政府在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应该在区域品牌形象的打造上下功夫,让产业基础好、市场交易活跃的穰东镇更上一层楼。 太康全产业链集群聚集效应凸显 太康县有150万人口,曾因盛产棉花被誉为“银太康”。为充分发挥太康县棉花、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太康县紧紧抓住纺织服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机遇,以特色产业园区为基点,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依托,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壮大集群规模,全力打造“研发-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市场-物流”等为一体的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集群链,并产生了“全国最大的差异化纱线生产线、全国最大的差异化弹力面料生产线、全国最大的裤装集群”等多个行业单项冠军。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会长袁建龙,太康县县长李锡勇,政协主席王建林,副县长乔伟,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令春、刘锦涛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评审会。 李锡勇表示,太康县立足人力资源优势和纺织产业基础,着力培育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坚持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引导主导产业集群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实现了集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散到聚的嬗变,为河南省实施“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乔伟在对太康县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时介绍,目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已入驻纺织企业48家,其中纺纱企业8家,织布企业13家,服装企业27家,投产及在建纺织规模达到150 万锭,喷气、喷水、圆盘织布机规模达到7500台,服装年加工能力3亿件。纺纱规模在全省纺织行业市县级排名第一。“十三五”末,太康县纺纱规模将达到200万锭,年织布15亿米、染整10亿米、加工女裤5亿件,将太康打造成为“国际纺织名城”、“中国女裤之都”、“差异化面料生产基地”,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磊磊集团投资的占地1000亩的润泰服装园区已成为台湾大润发服装加工基地,园区内天顺纺织、欧企德服饰已成为世界著名零售商日本“优衣库”公司订单生产基地。预计园区全部建成后仅女裤年生产能力可达2亿条以上,为打造太康“中国裤都”品牌奠定坚实基础,纺纱规模在全省纺织行业市县级排名第一。万利源棉业、通泰纺织、盛鸿纺织、昊晟纺织、银鑫纺纱等企业均在行业中有不俗的表现。 袁建龙充分肯定了太康县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同时对基地县的带动作用表示肯定。他也建议,棉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管理的精细化,环保、防火等思想不可掉以轻心。 刘继祥表示,政府对产业的认识要统一思想,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目标不能变,县内可适当增加服装比例,以此解决更多的人口就业问题。 赵洪也对利用产业链完善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定位表示赞同。他同时指出,面对全新的产业状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集群发展的唯一途径。 邢冠蕾则表示,太康县应理出明晰发展思路,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配置产能,系统谋划布局产业集聚区各项工作,同时引导企业提升发展。 在评审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太康县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要加大力度,应以“地方政府主推、行业协会主导、优势企业主用”的品牌运营模式,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柏庄镇童装精细化发展 “千亿产业”表决心 纺织服装产业是柏庄镇的主导产业,以针织服装及童装的生产加工与专业市场闻名全国,素有“南有义乌、北有白沟、中有柏庄”的盛名。随着安阳市行政区划调整,柏庄镇被划入北关区行政管辖,为全区整合资源、推进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升级和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抓住这一机遇,贯彻落实安阳市委提出的关于北关区纺织产业“围绕资源整合,突出主导产业,做好产业规划,加大招商力度,真正把纺织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集群集聚效应,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的指示精神,规划建设和全力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考察组在柏庄镇实地考察了镇内产业园区及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情况,并与地方政府领导及企业家共同探讨了纺织产业集群共建工作的具体事宜。安阳市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艳玲、秘书长李留长,安阳市北关区人大主任周玉斌,柏庄镇党委书记程树杰、副镇长史慧敏出席座谈。 程树杰在会上介绍,安阳市柏庄镇针织服装是河南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依托现有良好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加工”全产业链和“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全价值链。镇内现有产业园区12家,各类服装经营商户6000余家,服装加工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年产内衣、婴幼儿套装15亿件,产值150亿元以上。柏庄镇服装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已经成为中原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针织服装生产集散基地。柏庄镇服装产业规划确定了力争用10年时间,培育形成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新城。具体而言2017-2019年、2020-2022年和2023-2026年三期建设完成,实现“三年成势、六年成形、十年成城”。预计到2019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27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20家,其中产值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达到25家、8家和3家;基地可服务居住人口达1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李艳玲在会上表示,我们看到了清晰的产业规划,随着基础设施、硬件配套的逐步完善,品牌建设是柏庄镇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政府、协会、企业通力合作,才能保证纺织服装产业的健康发展。 赵洪首先对柏庄镇的产业变化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同时提出政府的顶层设计需要创新,童装标准不可忽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大力推进,品牌要逐步发展、不可冒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营商环境,利用现有资源定期举办大型活动,研发、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要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要跟进,人力资源要合理利用,区域品牌的多渠道宣传推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邢冠蕾希望地方政府对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清晰,也看到了政府的重视程度,希望企业借此契机持续增强转型升级动力。同时政府要加大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则要积极“走出去”,加强行业交流、学习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经验,以此增强企业实力,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未来,她强调,柏庄镇一是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要合理规划,突出特色,要有创新的理念,走差异化之路,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三是要提升品质,做精产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努力实现由低档产品向中高档产品的提档升级;四是要延长产业链,服装的展览展示、赛事的打造、少儿模特的培训等均可在产业中得以体现;五是要拓宽市场功能,多元化经营,增强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实现抱团发展,增强产业积极性,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