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栋】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
战略篇 “群狼”战略显威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的战略架构比战术层面更重要。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恒天改革之初张杰就始终在思索:恒天要靠什么安身立命?恒天仅仅做好单一的纺机业务能否抵御经常性、规律性的行业风险?恒天的纺机业务能否敢立潮头、永做行业翘楚,还是也会被人重组甚至是退出央企舞台?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关系到恒天生存发展的“大势”、“长远”和“根本”。 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张杰和集团董事会成员就意识到了恒天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并最终得出了“要改变恒天集团这种单一业务、业务聚焦状况”的结论。 也就是说,恒天集团新的发展战略必须建立抗周期性风险的业务单元,设置化解结构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机制和业务单元。 对凯马股份的并购重组,使恒天集团汽车业务的发展有了基础和空间,并开始真正涉入汽车业务,抓住政策机遇使之迅速成长为主营业务之一。 进军汽车领域,其实是恒天的一种横向拓展,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如今几年过去,恒天在张杰“要做中国丰田”的号召下,已将汽车领域的业务份额从零提升至整个集团业务的三分之一。 此后,恒天集团还相继收购了保定天鹅等纤维材料企业,并在完成收购后对纤维材料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补充和优化了集团纺织业务板块的结构。涉足新材料,实际上是张杰的又一战略部署:纺织产业要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原料结构问题,装备和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正是张杰的这种忧患意识,令恒天对于新材料领域的投入十分用心。如今,其研发的三大纤维产品,Lyocel纤维已经建设投产,碳纤维技术工艺全部打通,并成功涉足聚乳酸纤维领域。对新材料方面的进一步探索,集团将其放在了坚定不移的战略性目标的高度。 当然,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布局,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依托。2009年初,张杰执印恒天仅半年的时间,就果断地提出了公司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构想,强调通过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两个轮子”驱动公司快速成长。 对此,张杰坦言:“恒天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轮子’的推动,要运用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推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主业盈利能力。” 恒天在大力推进新产业的同时,对主业的发展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民生产业,同时也是时尚产业。”张杰表示,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纺织的时尚文化,今后恒天将在文化领域有所作为。事实上,恒天早已开始打造其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在北京投资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时尚创意中心。 而上述整合过程,也促进了恒天集团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建立和明确了三大板块六大业务单元的战略格局。 恒天集团的战略布局也得到了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认可。不久前,该公司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决定将恒天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调整为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同时,维持“10恒天MTN1”信用等级为AAA,将“11恒天MTN1”、“12恒天MTN1”、“12恒天MTN2”信用等级调整为AAA。 对此,大公国际表示,恒天集团主要从事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商用汽车和金融信托等业务,跟踪期内,公司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纺织机械制造与供应、纺织原料贸易为主业的大型中央企业,纺织机械业务综合实力在国内纺织机械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及商用车营业收入均有较快增长。 对此,张杰表示,恒天一直在以传统技术积累、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用新领域发展的积累,反哺传统主业的升级和变革。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