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强国之栋】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11


战略篇

 “群狼”战略显威力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和管理体制变革,恒天集团业务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集团抵御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波动冲击的能力和表现已经不输于其他大型企业和央企——2015年6月,国资委公布了2014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结果,恒天集团在111家中央企业中总排名第48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的战略架构比战术层面更重要。   

  作为企业管理者,在恒天改革之初张杰就始终在思索:恒天要靠什么安身立命?恒天仅仅做好单一的纺机业务能否抵御经常性、规律性的行业风险?恒天的纺机业务能否敢立潮头、永做行业翘楚,还是也会被人重组甚至是退出央企舞台?这些问题和思考都关系到恒天生存发展的“大势”、“长远”和“根本”。   

  实际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张杰和集团董事会成员就意识到了恒天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并最终得出了“要改变恒天集团这种单一业务、业务聚焦状况”的结论。   

  也就是说,恒天集团新的发展战略必须建立抗周期性风险的业务单元,设置化解结构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机制和业务单元。   

  对凯马股份的并购重组,使恒天集团汽车业务的发展有了基础和空间,并开始真正涉入汽车业务,抓住政策机遇使之迅速成长为主营业务之一。   

  进军汽车领域,其实是恒天的一种横向拓展,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如今几年过去,恒天在张杰“要做中国丰田”的号召下,已将汽车领域的业务份额从零提升至整个集团业务的三分之一。   

  此后,恒天集团还相继收购了保定天鹅等纤维材料企业,并在完成收购后对纤维材料业务板块进行了梳理,补充和优化了集团纺织业务板块的结构。涉足新材料,实际上是张杰的又一战略部署:纺织产业要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原料结构问题,装备和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正是张杰的这种忧患意识,令恒天对于新材料领域的投入十分用心。如今,其研发的三大纤维产品,Lyocel纤维已经建设投产,碳纤维技术工艺全部打通,并成功涉足聚乳酸纤维领域。对新材料方面的进一步探索,集团将其放在了坚定不移的战略性目标的高度。   

  当然,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布局,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依托。2009年初,张杰执印恒天仅半年的时间,就果断地提出了公司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构想,强调通过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两个轮子”驱动公司快速成长。   

  对此,张杰坦言:“恒天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这两个‘轮子’的推动,要运用资本运作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推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主业盈利能力。”   

  恒天在大力推进新产业的同时,对主业的发展更是丝毫不敢懈怠。“纺织产业是传统产业、民生产业,同时也是时尚产业。”张杰表示,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纺织的时尚文化,今后恒天将在文化领域有所作为。事实上,恒天早已开始打造其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在北京投资建立了中国首个国家时尚创意中心。   

  而上述整合过程,也促进了恒天集团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建立和明确了三大板块六大业务单元的战略格局。   

  恒天集团的战略布局也得到了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的认可。不久前,该公司发布跟踪评级报告,决定将恒天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A+调整为AAA,评级展望维持稳定;同时,维持“10恒天MTN1”信用等级为AAA,将“11恒天MTN1”、“12恒天MTN1”、“12恒天MTN2”信用等级调整为AAA。   

  对此,大公国际表示,恒天集团主要从事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商用汽车和金融信托等业务,跟踪期内,公司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纺织机械制造与供应、纺织原料贸易为主业的大型中央企业,纺织机械业务综合实力在国内纺织机械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纺织机械、纺织贸易及商用车营业收入均有较快增长。   

  对此,张杰表示,恒天一直在以传统技术积累、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用新领域发展的积累,反哺传统主业的升级和变革。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