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2017化纤行业大盘点,这十大新闻不容错过!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1-15


  编者按: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主办,《中国化学纤维》杂志承办的“2017年化纤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每一年评选出的对行业发展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十大新闻,记录呈现了当年化纤行业走过的不凡历程。2017年,中国化纤行业沿着“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的计划和方向继续前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践行“三品战略”、人才培育、资本市场等领域均有建树,2017年化纤行业十大新闻正是对行业发展轨迹的见证和诠释 

  2017年化纤行业十大新闻 

  1化纤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效益大幅增长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2017年化纤行业运行稳中向好、质效领跑。化纤行业在以恒逸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下,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在不增加总量的情况下,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开工率较2015年、2016年进一步提升,库存保持低位运行,产品价格在原料成本支撑下震荡上行,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效益大幅增长。   

  2017年1~10月,化纤产量为4309万吨,同比增长5.73%;进口量为75万吨,同比增长13.91%;出口量为338万吨,同比增长2.82%;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2亿元,同比增长15.54%;主营业务收入为7194亿元,同比增长15.44%;实现利润总额3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61%;主营业务利润率达5.07%,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化纤行业以此为指引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向化纤强国迈进。 

  新闻回眸: 

  2017年一季度︱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预测 

  2017年上半年︱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预测 

  2017年1-9月︱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预测 

  2弘扬工匠精神创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 

  为在化纤行业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技术创新,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行业氛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的指导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   

  作为民营企业,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捐资设立“卓越”基金,与行业协会一同引导全行业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尊重一线生产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进而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行业氛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我国化纤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金设置“杰出工程师奖”和“杰出技术工人奖”,用于表彰和奖励在全国化纤工业生产建设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生产工人。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共评选出64位行业优秀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代表。其中,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郝新敏等10人获得杰出工程师奖,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海峰等10人获得杰出技术工人奖。 

  新闻回眸: 

  先锋人物︱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奖”和“杰出技术工人奖”花落谁家?(附详细获奖名单) 

  现场连线︱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海安 2017)隆重召开 

  3两项中国化纤协会标准入选工信部“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大力培育团体标准、支持团体标准的应用,2017年12月28日,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其中《仿棉聚酯纤维》(T/CCFA 01006.1~6-2013)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绿色采购规范》(T/CCFA 00006-2016)两项中国化纤协会标准入选。   

  中国化纤协会自2011年开展团体标准工作以来,扎扎实实推进制度完善、标准制修订、标准应用推广等各项工作,截止2017年12月,共组织制定发布协会标准50项,满足了化纤行业对标准的急需;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程度高,较好发挥了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50项已发布的协会标准中,转化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5项,列入行业标准计划4项,很好地促进了化纤领域中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主导制定的标准间协调配套、协同发展。 

  2015年6月,鉴于中国化纤协会标准的创新性探索和良好工作表现,中国化纤协会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全国第一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2017年6月,中国化纤协会顺利完成各项试点工作,得到了国标委的肯定。此次入选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是对中国化纤协会和化纤行业在开展团体标准工作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化纤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展开。同时,新标准化法正式确立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对未来行业自主开展团体标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闻回眸: 

  荣誉︱2项中国化纤协会标准入选工信部“2017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4两项化纤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纺织行业共有4项成果获奖,“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和“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两项化纤项目获科学技术二等奖。   

  由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兴、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革等完成的“管外降膜式液相增黏反应器创制及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突破了高分子熔融缩聚制备高黏聚酯熔体的重大技术难题,并针对现行切片纺涤纶工业丝存在工艺流程长、设备投资大、生产能耗高的弊端,研发成功了高效节能的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新技术。项目新建了全球产能最大和能耗最低的年产20万吨和30万吨两条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生产线,相比切片纺生产线节省设备投资4.2亿元,工艺流程缩短30小时以上;开发了深海系泊用高强高模涤纶工业丝等高品质工业丝产品,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聚酯行业原创性技术突破。 

  东华大学张清华、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士华等完成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在全球范围首次提出并建立了适用于PI纤维干法纺丝成形的“反应纺丝”新方法,形成聚合物合成-纺丝-后处理等纤维制备、装备成套化及其与工艺匹配等关键技术,并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干法纺PI纤维1000t/a级生产线。与国际水平相比,该项目生产的PI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10%,耐温稳定性提高了100℃,原材料成本是原路线的1/3。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的突破,实现了我国高性能纤维研发从跟随到自主创新的转变,有效促进了我国高性能纤维在高温过滤、特种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新闻回眸: 

  荣誉时刻 | 2项化纤成果喜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5产融结合稳步推进,多家化纤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转型升级 

  2017年,,是《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战略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一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的触角伸向了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2017年4月18日,“新凤鸣”(股票代码为603225)正式登陆A股市场。2017年9月21日,台华新材(股票代码为603055)亦成为A股市场的一员。2017年9月1日,光威复材(股票代码300699)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成为首家上市的碳纤维企业。截至目前,化纤企业上市公司已达几十家,如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力股份、三房巷、江南高纤、华西股份、华鼎股份、新乡化纤、吉林化纤、南京化纤、皖维高新、神马股份、永盛新材料等。 

  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经过认真筛选和论证,2017年9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汇同中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2017~2018年度化纤行业10户重点培育预备上市企业”。后续工作中,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将与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开展紧密合作,积极培育后备企业,并在上市培训、改制推动、政府协调、政策争取、融资需求、行业支持等方面展开专业化服务,以提升相关企业满足上市要求的能力。 

  2017~2018年度化纤行业重点培育预备上市企业名单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排名不分先后) 

  新闻回眸: 

  今日头条︱“新凤鸣”敲响上市铜锣,正式登陆A股市场! 

  热烈庆祝台华新材A股成功上市! 

  先锋︱光威复材今日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A股首家碳纤维上市企业! 

  今日头条︱2017-2018年度化纤行业重点培育预备上市企业名单正式发布 

  6中国大丝束碳纤维碳化技术获重大突破 

  2017年12月21日,在“中国·吉林碳纤维产业大会”上,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会上向业界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吉林化纤集团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一期2000吨生产线试车成功。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中国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的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加速推进我国碳纤维制品在风电、汽车轻量化、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等产业用领域的应用,有效扩大国产碳纤维的应用领域,拉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推动产业规模整体扩张。   

  该项目由吉林化纤集团与浙江精功集团两家企业共同建设,于2016年10月破土动工,历时14个月建成投产,主工艺设备放丝机、氧化炉、低碳炉、高碳炉废气处理系统及收丝机均采用世界一流碳化设备。作为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的配套工程,40000吨碳纤维原丝扩能项目一期聚合工段及2000吨纺丝生产线已于8月23日竣工投产,二期5000吨纺丝生产线已提前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设备安装中,预计2018年1月底开车运行。 

  新闻回眸: 

  现场 |中国大丝束碳化技术获重大突破,吉林碳纤维大会“剑指”产业焦点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年度纺织化纤六大项目全部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7年度纺织化纤类项目共有生物基纺织材料关键技术、高品质功能纤维及纺织品制备技术两个子任务,具体包括恒天纤维、东华大学等16家单位承担的“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规模化制备与应用”,东华大学、国望高科等10家单位承担的“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中纺院、东华大学等14家单位承担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北服、四川大学等21家单位承担的“高品质阻燃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东华大学、如意集团等14家单位承担的“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江南大学、鲁泰纺织等11家单位承担的“高保形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六个项目。2017年10~11月,这六个项目陆续启动,再次聚焦行业的目光,引起业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破解行业制备关键技术问题、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一次集中发力,对行业发展意义深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就纺织化纤行业而言,具体项目要对接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对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基础性、拓展性作用,要在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新闻回眸: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丨2016、2017年度纺织化纤类项目大盘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基聚酯、聚酰胺高效聚合纺丝技术”项目启动会在东华大学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品质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规模化制备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丨再生纤维素纤维高效低耗规模化制备技术“国家队”组队,将用3年左右实现颠覆性突破 

  【聚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开发及应用”启动会 

  8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助力化纤企业成为纱线展舞台主角 

  2017年3月15日,“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7/2018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发布会再度携手明星大咖、艺术名家、时尚名流等各界精英人士,为现场观众演绎出了一场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跨界大秀。本届发布会以“本源与生机”为主题,发布了“纤恋·舒馨亲和”和“纤动·绿色先锋”两大主题篇章二十大纤维品种。  

  作为中国纤维行业的年度盛事,“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已走过5年的历程,成为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中国纤维产业在绿色发展、时尚跨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同时也使得纤维与时尚、工业与艺术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日益展示出纤维改变生活、创造时尚的无限可能。 

  通过6年的发展,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已与纱线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为纱线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随着多年活动效果的累积发酵,行业有目共睹,积极参与其中的企业从中获得大收益,企业培育了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声誉、影响力等软实力得到了提升。 

  由此示范效应,2017年的春夏纱线展和秋冬纱线展上,借助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平台,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市仲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银化纤有限公司、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恒天纤维集团、恒申集团、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南通强生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天然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永荣控股集团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推出了十四场企业产品发布秀和发布会,成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助力化纤产业链的优秀代表汇聚在一起,沟通信息,交流成果,汇聚新思路、新理念,展示新形象,成为纱线展舞台上的主角。 

  新闻回眸: 

  今日大事件︱“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7/2018发布会”盛装来袭! 

  现场︱2017中国民用锦纶企业发展与合作暨新品发布会在沪召开 

  见证︱龙赛尔™——中国莱赛尔长丝首发 

  风定云墨|恒利宝石墨烯原位聚合锦纶产品发布 

  科学绿色健康新生活︱强生凯瑞纳石墨烯产品发布会在沪召开(内附走秀视频) 

  绿宇环保︱再生面料发布秀暨“中国化纤协会•绿宇基金-走进高校”绿色纤维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 

  仲兴环保、永银化纤︱绿色再生及功能性纤维产品发布会召开 

  唐山三友∣新型纤维素纤维产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恒天纤维“元丝”绿色纤维亮相中国纱线展 

  创造美好生活奇迹︱恒申集团2017品牌发布会在沪召开 

  杜钟︱舒逸纤维、炫彩生活 ——奥神可染氨纶新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三房巷︱多功能超仿棉纤维亮相中国纱线展 

  “烯”品质,“暖”生活︱圣泉集团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系列新产品发布会召开 

  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生物制造产业的开拓者--凯赛生物泰纶®产品发布会召开 

  美景荣“二十万吨/年PTT聚合纺丝一体化项目”启航 

  9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再掀热潮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指导、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具体操作的绿色纤维认证试点工作自2016年3月全面启动,第一批8家企业获得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2017年3月,在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7/2018发布会上,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张家港美景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9家企业获得绿色纤维标志认证,掀起新一轮认证热潮!  

  为了推进纺织全产业链的绿色化进程,发挥绿色纤维标志作为源头的传导和带动作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制定了《绿色纤维标志下游用户使用管理规则(试行)》,该规则是《绿色纤维标志使用管理管理章程(试行)》的补充,用于规范下游纺织品用户依据比较严格的条件和程序申请配挂绿色纤维标志标牌。目前已通过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17家化纤企业成为推动化纤工业绿色制造和绿色纤维标志推广的先行者。 

  当前中国化纤工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学纤维作为纺织工业产业链的源头,其绿色制造的发展进程将对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将以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为重要抓手,不断提高绿色纤维认证的科学化水平,提升认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对其存量进行低碳改造,对其增量实施绿色低碳的构建,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绿色发展的行动中来,为把中国早日建成化纤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回眸: 

  今日大事件︱“盛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17/2018发布会”盛装来袭! 

  聚焦︱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企业暨《下游用户使用管理规则》座谈会在京召开 

  10首届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联袂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17)隆重召开 

  2017年9月26日,首届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联袂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17)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纺织化纤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6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特征的新引擎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化纤工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以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为代表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中国纤维新材料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广泛的国际合作和跨国资源配置,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一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 

  纤维新材料领域是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也是中国化纤行业实现对化纤发达国家弯道超车的动力及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推进高科技纤维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加速从纺织化纤大国向纺织化纤强国转变的目标,今年特别以“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为基础,将会议升级为“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 

  大会历时两天,纤维发展论坛,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智能制造与智能纺织品、循环经济与纤维产品高值化四场专题论坛,Workshop:舒馨生活从纤维到品牌分享沙龙等亮点纷呈,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高层领导,知名研究院所、高校、企业家就纤维发展趋势、世界主要纤维生产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思路、消费端对于纤维新材料的需求,对未来纤维市场的走势判断等热点话题,以及围绕纤维新材料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三大主线举行了七十多场精彩的报告,和与会者进行了探讨交流。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