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平:转变观念 提升产业价值 |
王华平/文
■王华平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主任。
中国经济要进行升级,传统的纺织行业必须进行升级。目前我国纺织产业还是“成本导向”型,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向“价值导向”转变。作为纺织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化纤产业的升级路线也是如此。
加强多种技术融合
推进传统纺织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纤维的加工技术就需向连续化、规模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首先,通过共聚与共混改性、纤维细旦化、异型化、多组分复合与混纤、多功能组合等方法,重点开发具备导湿、透气功能;防水、防油、防污的三防功能;抗静电功能;阻燃功能、防熔滴功能;生物相容性功能等高功能的纤维。
其次,提升纺织加工技术。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纺纱技术以及环境友好机织成型技术、围绕新纤维材料制品加工,突破核心关键加工技术,提高我国纺织品附加值及其应用领域。针对新型纤维材料及其面料对纱线结构的相关要求,对装备进行系统化,结合工艺的最优配置,实现加工产品柔性化、产品质量最优化,并实现节能、高效。
最后,还要重视差别化功能化技术的整合发挥,强调聚合、化纤、织造、染整技术的相互融合。
强调功能与应用的结合,细化产品方案,结合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不同功能产品,进行专业化设计,提高服务能力,同时提高产品排他性和竞争能力。
建立上下游联动推广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这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纺织行业,化纤行业等上游原料供应商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地位与角色,关注的是如何将产品销售给买家,缺乏营销理念。随着化纤产量的饱和以及规模化效应,企业的利润空间已被压缩到靠降低原料成本、运输成本来保持。企业已无法单凭一己之力去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只有寻找目标相同的合作伙伴,寻求联合,共享营销资源,共同分担营销费用,共同进行市场推广。
整个行业应该建立上下游联动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把原料企业、化纤企业、纺织、染整甚至面料、服装企业联合起来,实行倒逼机制,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模式、消费层次、人群结构分布以及其消费理念,快速传递到上游,通过原料创新、面料创新、设计创新来实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纺织企业还需要通过创新体系的建设实现引领与创造。上游企业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制备体系——快速反应与产学研合作体系,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建立性能与结构的构效关系,为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体系。下游企业要建立展示体系:将产品功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展示,增加真实感。最后是建立体验中心,基于人体工学研究在不同运动种类,不同外部条件下,人体新陈代谢的分布情况,建立服装体验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服装的舒适度等功能。
打造品牌战略
当前,品牌作为一种独有的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内容和手段,而且还是企业赢得顾客和求得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
纺织化纤企业要认真寻找消费需求的热点及动向,实施产品的差异化。在生产的基础上,承接原材料采购、产品专业化设计等工作,提高产品针对性与专业化水平。同时,可以考虑在国内服装市场上建立自主品牌,尝试品牌经营。
企业品牌在创建初期,应以官方印象为依托,辅以必要宣传,节省费用的同时把企业与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保证品牌的市场规范,可以实行第三方吊牌机制,以统一的吊牌形象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跨界,是未来行业的竞争。为了迎合时代的潮流,纺织化纤企业逐步积累企业资源,调整经营管理体系,由原来以生产为主的加工企业,转变为具有研发、生产、销售功能的品牌企业,建立完整的价值链。(东华大学化纤工程研究中心、“2011计划”纺织协同创新中心陈向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