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徐长杰
7月15~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书记指出,内蒙古“自然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强调乌兰牧骑“永远不会过时”,要求“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7月31日,开幕前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办公室主任段红一行调研参观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行业最高组织机构,中纺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给予各地企业支持与帮助,这是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组织中纺联非遗办调研召开“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专家论证会后的再次见证,这也是中纺联落实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传承的又一次有力行动。
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嘉宾代表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全国妇联发展部部长杜芮,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曹保明,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秘书长蹇宏。同时地方领导以及京绣、满绣、湘绣、潮绣、蜀绣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刺绣技艺传承人,内蒙古蒙古族刺绣技艺传承人,专家学者、企业等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杨纪朝表示,截至目前,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达30余项,其中就包括了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手工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为了进一步促进蒙古族刺绣在传承创新中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突出蒙古族手工刺绣产业在农牧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讲好中国刺绣文化故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纺联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搭建文化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平台,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全面振兴与创新蒙古族手工刺绣技艺,这是我们举办“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在振兴蒙绣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找到切合实际的有效传承模式,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并提出几点建议:注重创新;开拓市场;追求艺术;强调互补;促进融合;扩大开放。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实施非遗活化工程,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工程和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手工刺绣业得到迅速发展,刺绣技艺在传承中得到极大提升,传承队伍越来越壮大。目前,全区从事手工刺绣人员有5万多人,仅科右中旗就达2.1万人,涌现出像白晶莹、于和平这样的产业带头人和一批产业技术工人。
手工刺绣助力了脱贫攻坚;稳定的收入支撑了乡村振兴;大力度培训提升了妇女素质;邻里和睦促进了乡风文明,同时,以绣兴业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创业平台成就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此外,刺绣业的振兴也带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形成了守望相助促进形成民族团结新气象。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时尚高等学府,学校着力打造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构建了中华服饰从文化传承、技艺复原到创新设计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研究方法,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蒙古族手工刺绣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承載着蒙古族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北京服装学院将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旅厅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共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和中心等方式来参与蒙古族手工刺绣的传承创新,汇聚优势资源,搭建良好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擦亮新时代“蒙绣”品牌,为促进蒙古族刺绣进一步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作出不懈努力。
兴安盟将以办好此次会议为契机,用足用好大会形成的各项成果,坚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坚持保护与传承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民族手工刺绣传承和发展的体制模式、产业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农牧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探索总结出一条蒙古族刺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让群众在针线交错间织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中纺联非遗办经过组织并通过专家论证,决定授予内蒙古科右中旗“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与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共同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揭牌。
近年来,科右中旗挖掘、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刺绣艺术,带动了农牧民增收,促进了乡风文明。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论证,决定命名兴安盟科右中旗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曹保明,共同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揭牌。
为进一步支持蒙绣产业,培养蒙古族刺绣专业人才,加快蒙绣产业升级,北京服装学院等12所高校与科右中旗共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共同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揭牌。
为了给蒙古族刺绣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帮助蒙古族刺绣在人才培训、产品研发、创意设计、文化内涵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经前期调研论证,北京服装学院等12所高校与兴安盟科右中旗将建立“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为12所高校代表颁发牌匾。
为推动蒙古族刺绣传承发展,提高蒙绣的技艺水平,经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协会首届理事会全体通过,聘请著名苏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担任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协会名誉理事长。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为姚建萍颁发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协会名誉理事长证书。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韩昀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兴安盟盟委委员、宣传部长呼和与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群签订刺绣文化交流合作框架协议。
▲科右中旗蒙绣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以及7家合作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和产品订单合同,产品订单总额为6400万元。
开幕式结束后,举办了中国手工刺绣高峰论坛。论坛以“承荣·思新”为主题,围绕中国手工刺绣的文化内涵、传承创新、产业发展等议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以分享、沙龙的形式进行了演讲发言。
开幕式前,与会领导嘉宾参观了中国手工刺绣成果展、中国手工艺刺绣现场“教学”展、中国手工刺绣主题服装设计平面图展。8月2日,与会人员还将赴科右中旗考察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蒙古族刺绣产业村等,共同推动蒙古族刺绣等民族刺绣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是绣娘这“半边天”
7月31日,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记者跟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杨纪朝,办公室主任段红一行探访了一个“蒙古刺绣产业村”,这里的妇女们的“朋友圈”与我们的大为不同,她们交流的多是刺绣技艺、刺绣经验,而她们的“朋友圈”自然都是身手不凡的蒙古刺绣手艺人和传承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的加大,科右中旗蒙绣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2万余名草原绣娘执针持线,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成为了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截至2018年10月,乌逊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34人全部实现了脱贫;2019年4月,科右中旗也达到贫困旗县退出有关指标,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守住文脉,换来了“金山银山”
据介绍,科右中旗的蒙古族刺绣“始于宫廷王府、兴于百姓民间、隐于市井村落”,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
高勇一行首先来到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由历史展厅、民间展厅、扶贫成果展厅等三个单展厅构成。分为陈列区、展卖区、活动区,陈列区共有1072件展品,是广大农牧民学习、交流、参观刺绣文化的基地和科右中旗展示王府刺绣助力全旗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平台。
博物馆中展出的各种蒙古手工刺绣不仅是“十指生花”,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更是栩栩如生。高勇在参观过后对蒙古手工刺绣在传承、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其在文创产品方面的创新表示赞扬,同时他还提出,要将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些颇具特色产品实现终端销售的高端和定制化,让产品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众所周知,农村牧区长期以男劳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当地“男主外、女主内”的保守观念。农闲期间,妇女大多留守乡村,孝老护幼。为推进脱贫攻坚,为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白晶莹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和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刺绣基地,采取“企业+协会+基地”的发展模式,带动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农牧民。
随同高勇一行在参观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时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以苏木镇为单位,协会已在全旗173个嘎查开展王府刺绣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农牧民10000余人,其中包括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遍布全旗12个苏木镇,带动了21000名妇女参与到刺绣产业中来,形成了51个产业村。
而最让记者感叹的是车间里不仅培养“绣娘”,还培养出了许多的男性绣工,工作人员就向高勇、杨纪朝一行人员展示了一款由男性刺绣的牡丹图案作品,技工之流畅,花样之生动赢得声声赞叹。足以见出,蒙古刺绣产业在当地已深入人心。
事实上,蒙古手工绣不仅帮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更是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当天下午,高勇一行还到一户农家了解产业发展情况,记者发现,蒙古手工刺绣带给绣娘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增长,更是对未来生活有了美好期待。在农户家中记者看到,无论是“刺绣女能手”的荣誉肩带还是自己亲手绣制的刺绣作品,都被摆放或悬挂在家里的重要位置,刺绣不仅充实着他们的生活,更装点着生活。
对此高勇表示,未来蒙古手工刺绣还要将设计、工人的熟练程度以及产品的价值等搞上去,要将绣娘每小时的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村民再富一点!
2018年,乌逊嘎查获得全旗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单位,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示范嘎查,兴安盟“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美丽庭院示范村、兴安盟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