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写给未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16


本刊记者_吕杨
   在经历了11月痛苦的雾霾和畅快的“双11”剁手节后,人们平静地迎来了12月,这个可以让人静心回味的年终月。

   回首2015年,在互联网大潮中目前活跃于市场中的种种互联网和App项目,带来更多的是产品的差异化,它们改善了消费者的福利,却并没有对经济的增长有多少实质帮助。

   摆在面前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管“互联网+”的呼声有多高,不可否认的是制造业才是技术创新的技术动力。

   “不是降低人工成本去获得盈利,而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

   “传统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建立新的成本优势。”

   这种观点其实在行业中早就达成了共识,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转型太难了。

   区域品牌——这个从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衍生出来的名词,让产业集群内企业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普遍性特征不再成为短板。区域品牌做得好,可以推动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内企业和品牌的发展。

   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一大特色,既有全产业链纵向全面发展的类型,也有以某一行业为特色的类型,还有的是以细分专业领域小类产品为代表的类型,但共同点是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这多少为企业的战略调整减少了不少的坎坷。

   纺织服装的区域经济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发展,究其原因,实现规模化就有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专业化,就有机会做精、做强;而实现集聚化,就能强化人才集聚、资源共享,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做出特色,增强竞争力。

   而当互联网将人与企业互联在一起时,其与基础工业设施的结合也必然发生。因为相关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降低互联的门槛,而当这一门槛降到某一临界点时,就如水库开闸一样,互联之水也将迅速扩散开来。

   刚刚宣布捐赠99%股份给慈善机构的脸书(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10月24日清华大学的演讲中也提到了小米。在他看来,小米代表了一种新的中国制造,它们的优势不再是低成本及大规模制造,互联网思维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灵活。这里不是说让所有的企业都成为小米,而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具有互联网的发展思维。

   《纺织服装周刊·市场集群专刊》曾经专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拥有最广泛的市场资源,反馈最新的一线市场信息,还原一个真实的渠道,运用产业集群优势,为行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未来,我们也同样需要及时转换我们的思维,用新的视角发现行业亮点、助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传递上下游的心声。

   未来,尽管一切充满坎坷,但坚定的思想不会改变;

   未来,尽管一切充满未知,但我们依然前行不止;

   未来,尽管一切终将回归原点,但命运还要自己谱写;

   未来,一切都可以从“新”开始⋯⋯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