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零距离聆听品牌脉动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21


“GO!品牌——走进李宁&马克华菲”对接会圆满结束
本刊记者_牛婵 文/摄
   “你们企业产品主要有哪些?最大特点是什么?价格怎么样?⋯⋯”一个个直击主题的提问,一个个毫无保留的回答,展现了“GO!品牌——走进李宁&马克华菲”对接会供供采双方的真诚互动,也让大家看到了无数订单在路上,更彰显了以“让供应更专业、让采购更高效”为宗旨的“GO!品牌”活动的愈发成熟。

   12月10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的“GO!品牌——走进李宁&马克华菲”对接会在京开展,经过主办方严格甄选的59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参与了此次活动,与李宁和马克华菲两个品牌的设计师及采购团队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深度交流和无缝对接。   

  优质平台助力双赢

   “良好、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良性运转的前提和保证。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打造的‘GO!品牌’活动,旨在推动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快速市场化,切实为面料与采购搭建专业、实效的商贸平台,以更利于服装品牌企业及时、直接、高效地找到合适的面料产品。”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任陈宝建主持并介绍本次活动。“活动有三个特色:私密,服装品牌和面料企业一对一,充分保护企业产品知识产权,让企业能更好的呈现产品;效率,针对品牌需求,面料企业前期准备充足,大大提升了产品匹配度和现场对接速度;双赢,品牌和面料企业由此相互了解,开启未来长期合作之路,并相互促进和提升。”   

   他还介绍到,2015年“GO!品牌”已成功连续举办了“走进柒牌”、“走进艺之卉”等系列活动。对接会立足于品牌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需求和面料采购需求,有针对性的为品牌服装企业组织、推荐、展示中国当前优质面料企业的创新产品,为双方都带来了切实的收益。他还谈到,为使对接会更高效,活动前期,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在活动邀请、活动规则确定、面料展示形式等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  

 

  如何戳中服装品牌的“痛点”   

   任何一个品牌服装都有各自的特性,服装品牌需要什么样的面料?面料供应商又该如何直击品牌设计师的痛点、把握产品核心?面料供应商唯有做足功课,结合趋势和客户特点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   

   此次对接会,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十分重视,派出了设计师和材料开发两个超强团队。李宁公司品牌设计中心高级品牌设计师黄容容,在会上介绍了企业的品牌架构和运营模式,以及产品的设计理念和需求方向。她表示希望看到企业带来更多的高科技面料,还提到了让在座面料企业振奋的消息——未来五年,李宁将开设更多的单独运动品类实体店。李宁公司篮球服装主设计师颜景宜,介绍了篮球事业部的整体情况,包括业务模块、运行情况、设计方向、消费群体以及对面料的需求。他表示,对于符合篮球风格,如富有肌理感等风格的面料都在需求之列,希望通过上下游的互动,充分了解材料的特点来开发新产品。   

   马克华菲女装执行董事、设计总监李明亮,在会上讲述了马克华菲女装的品牌故事、设计理念、产品风格和运作模式融入。他表示,马克华菲的产品开发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之上,不但整合了内部和外部的设计师资源,融合了多元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同时还营造了一个良性的设计环境,不拘一格纳人才,最大化实现了创意的商业价值并节约了成本。此外,他对面料供应商提出了“产品品质、按期交货、价格合理”三点要求,并真诚地期望品牌与面料企业共同协力参与产品的整体企划和开发,实现共赢。

   

  私密互动 呈现最好的一“面”   

   此次对接活动延续了一贯采用的“一对一、点对点、隔离式”的方式,开辟了李宁、马克华菲女装两个“战场”,安排设计团队与面料企业逐个交流,在独立、隔离的区域挑选面料产品,既提升了面料企业与设计师的沟通质量,也保护了产品版权的“私密性”。   

   在前期准备中,在主办方的指引下,面料企业细致研究了李宁、马克华菲女装提供的2016/17秋冬产品企划案,结合品牌对面料品类、设计、色彩、工艺、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精心梳理和组织了匹配的优质面料新品,带到现场的不是“镇店之宝”,就是畅销的“爆款”。   

   在李宁对接现场,李宁设计团队和材料开发团队关注最多的是面料产品的功能性和科技感,对于有着完善供应商体系的服装品牌来说,唯有品质过硬、稳定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李宁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GO!品牌”对接会,他们看到了很多符合李宁采购需求、采购方向的好产品,也首次接触和认识了许多新的面料生产供应商,拓宽了采购资源和采购领域。他们希望在未来可能的深远合作中,面料企业能够更加细分采购品类和专业采购策划案,也期待面料企业能依据品牌需求二次开发,创新出适合的产品。   

   “你们企业产品主要有哪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最好的产品是哪些?⋯⋯”在马克华菲女装对接现场,每一家企业进入,李明亮几乎都是同样的开场白,直奔主题。产品成分、工艺、花型、色彩、品质、功能、适用成衣风格、价格、起订量等等,都是李明亮关注的重点。对于感兴趣的企业和产品,除了现场直接下单,他甚至还提出后续到企业工厂实地考察“掘宝”。对于风格、色彩、工艺等某些方面设计师希望进行改进的产品,有面料企业表示可以根据品牌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还有企业表示可以快速反应市场的需求,25天交付成衣,这些都令李明亮感到十分兴奋。   

   对于此次参与的面料企业,李明亮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他谈到,参与的企业整体产品状况良好,有的企业注重单品的开发,有的企业产品线大而全,有的企业产品品质好但价格也略偏高。就马克华菲而言,更为倾向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他希望借助“GO!品牌”平台,形成“设计师+面料企业+供应商”闭合的供应链,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个难得的交流机会中,面料企业也不失时机、见缝插针地提出自身在产品开发上的一些疑惑,设计师则从品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而对于产品存在的短板、不足,设计师也是直言不讳,从各个方面为企业提出了产品开发方向和建议。

面料企业说
   “GO!品牌”活动我们公司每次都参加,通过参与活动公司也持续有订单生成。活动效果好,但对于参与活动的面料企业来说还要加强消化,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到每个品牌去都像蜻蜓点水一样,我们要巩固消化才能更有收获。如此次走进李宁和马克华菲品牌活动,首先我出面进行对接沟通,然后让公司贸易部跟单,与对方持续对接,还会专门组建微信沟通群便于双方联系。就在这次活动当天,我们外贸部门的两个负责人也奔赴到之前对接的一些品牌,参加他们的产品推介会。

   ——江阴市恒亮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亮

   此次“GO!品牌”活动,我们公司带来了新开发的超仿棉产品,比较适合做休闲夹克、防寒服面料,回潮率是普通涤纶的四倍,作为功能型面料,是品牌比较新的选项,性价比也较高。另外还有仿真丝系列产品垂感好,十分适合马克华菲品牌。斯尔克看中点对点的定制化,同“GO!品牌”活动运作模式不谋而合。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年轻人,我很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既可以积累行业经验,又能在对接的同时向业内前辈学习。而跟展会比起来,“GO!品牌”更有针对性,提前准备方案,对接有方向,成功率更高。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孙书鸿

   公司多次参加“GO!品牌”活动,跟服装品牌建立起良好关系,现都在后期服务中。主办方中间人作用发挥得非常到位,每次对接会都在进步,通过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搭建的平台,我们同服装品牌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增强了合作的互信。未来,希望在参与“GO!品牌”对接会前能实现同品牌更多的前瞻性的沟通,可详细了解即将对接的品牌供应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对针织面料有什么要求,对化纤面料又有什么要求,这样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后,就可以把我们产品的手感或工艺进行调整,以满足品牌的需求,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福建省盈艺纺织品制造有限公司 王建坤

   举办“GO!品牌”活动十分有意义,享受订单生成的喜悦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良好建议。作为刺绣企业,我们属于面料加工再造企业,更需要好的原材料和创意。在前不久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组织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总裁俱乐部“走进以纯”活动中,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就提出抹布同刺绣结合,让面料更加时尚耐用。受到启发后,我们公司同相关抹布企业在怎么进行染整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获益匪浅。刺绣和抹布结合吸湿性强,卖点好,走向时尚化前景佳。但这两种面料的结合是很精细化的过程,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未来我们将持续进行探索。在“走进艺之卉”的活动中,我们又被牛仔面料如何同绣花结合起来的观点所启发,现在公司也正在研发这一新颖产品,有一些技术障碍仍需要排除,但前景看好。希望未来“GO!品牌”活动可以帮助更多有亮点的企业,推动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

   ——宁波萌恒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潘涛   

TIPS
   “GO!品牌”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发起主办,致力于搭建一个以品牌和上游技术为精核的立体式新商业生态系统平台。作为“中国流行面料产品创新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GO!品牌”以品牌的流行趋势为切入点,组合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和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中的优秀产品,通过商业企划解读和产品深度剖析,与目标品牌进行“点对点”的实战对接,强力打造沉浸式互动营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