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广告.jpg
服装业,智能制造已经起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7-18


  本刊记者-郝杰 文/摄

  把一块裁剪好的布料平铺在设备上,按下按钮,随着机器的运转,一侧的锁边自动完成了,几个部件协同动作,布料转移到下一个工位,另一侧的锁边又自动完成……这是上工申贝的自动锁边机在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的现场进行演示。此外,自动锁眼机、自动钉扣机、自动上袋机、自动门襟拉链机……十几台先进的自动缝纫设备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目光。

  在展厅的一角,由圣泉集团开发含有石墨烯的纤维纱线展位前也是人头攒动。美棉公司则展示了运用高技术开发的功能性棉纤维材料,让人们感受未来纤维的魅力。

  7月6~7日,由中国服装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主办,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9)、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在宁波举行。

  新材料、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两天时间里,这些是人们口中念叨最多的词汇,可见当今社会最前沿的技术已经悄然进入服装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服装产业正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突出标志。会议发布了现阶段服装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既有高屋建瓴的顶层架构研究,也有具体的装备技术和柔性制造落地方案,既有行业发展观的寻求共识,也有智能制造的技术路径,诠释了“融合创新,智造未来”这一大会主题。

  参加会议的行业领导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副会长、中服协常务副会长陈大鹏,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国家部委和宁波当地的领导有: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宁波市经信委主任陈炳荣;知名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东华大学教授闻力生等。来自院校、科研单位、服装企业的代表300余人出席,陈大鹏主持会议。

  服装业将率先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局面

  孙瑞哲在演讲中结合行业发展的背景和大会主题,对服装业科技进步、智能制造做了深入分析。他说,服装行业科技创新重在融合与协同,一方面应加强服装自身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各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他指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主攻方向,是服装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小企业居多的服装行业,在智能制造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特别关注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有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技术,要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以问题为导向,把握现实可行的发展节奏,积极务实地推进服装智能制造,真正为行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宁波是我国现代服装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如今成为国家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陈炳荣在致辞中表示,宁波是中国服装重要生产基地,有一批优秀的服装企业和品牌,在新常态下,宁波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升级。服装产业是宁波市政府重点打造的5个产业之一,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力争实现3年内规上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大改造全覆盖。他透露,今年宁波服装节的主题也将与智能化有关。

  叶志民在介绍了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历史后说,基金会作为主办方支持服装科技发展大会有两点考虑,一是大会从微观和宏观方面传递了科技重要信息,契合了纺织之光的宗旨;二是这表明行业公益力量正融入以服装为代表的时尚产业。他希望通过此次大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能得到更多企业的认知,同时基金会将加强与服装产业的深入合作。他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服装产业发展基金。

  曹庭瑞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服装产业的极大信心,他说,目前纺织服装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向周边国家分流,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带来了挑战。智能制造是服装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服装业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的优势产业,将率先改变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服装定制化新模式成为各行业中的亮点,改变了人们对服装行业缺少科技含量的认知,服装已经成为科技和时尚融合的典型产业,正在向高端迈进,重塑新优势指日可待。

  十年后即可实现服装智能工厂

  作为我国知名制造业信息化专家,李培根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汽车、手机、服装定制等案例介绍了智能制造的理念和应用。他把智能制造定义为:制造相关的各环节、活动、资源等形成的系统中,其主要部分具有自主感知、学习、分析、决策、协调控制能力,能动态地适应制造环境的变化,以达到相应的目标。他认为,现阶段讲企业智能制造还不十分严谨,中国多数企业主要任务还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有些企业甚至还需要自动化补课。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也仅可能是局部应用智能技术,正在推进的智能制造实际上是“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制造”的简称。

  他举例说,2018年夏季,日本旭化成工业公司将涉足只需穿在身上就能获得人体信息的“智能服装”,计划把美国子公司的医疗器械与自身的通电纤维产品结合,应用于急救等用途。旭化成的子公司美国佐尔(ZOLL) 目前正研发将可伸缩性导电纤维“Roboden”用于救生衣,或根据心电图等人体信息实施自动体外除颤等,这将可以用于急救和病情管理。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他认为,服装行业的元素是时尚、小批量和定制,大数据可以提取时尚元素,激发设计灵感,自动设计时尚产品,小批量和定制则需要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他预计,随着智能设计越来越深入,未来服装设计师的数量会减少。他同时提醒大家。智能制造还是发展方向,目前更多是一个过程,不能盲目追求。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围绕企业的目标,自动化、数字化才是现实追求。有条件做智能化的企业,也要从数据、传感、产品等基础做起,而且决不能忽视人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闻力生是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组的副组长,他详细描述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的发展阶段,以及具体技术手段。他说,实践服装企业智能制造之路要抓示范分阶段,第一阶段:用1~3年时间实现服装过程自动化制造;第二阶段:用2~3年时间实现部分智能功能自动化制造;第三阶段:用3~5年时间实现服装智能制造工厂。

  目前在第一阶段已经部分实现缝前集成3D-CAT+CAD+CAM、不落地生产、智能裁剪、个性批量定制;以RFID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全自动立体仓储物流配送系统及其管理系统WMS;部分实现了缝后各大类服装专用自动系列整烫机、立体整烫机,隧道整烫机、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自动柔性整烫线、自动整烫折叠包装机;在缝制阶段实现了缝制流程自动化生产,“智能吊挂+智能平/包缝机+自动缝制单元系统+自动模板缝制系统+专用自动缝纫机”组成的缝制流程自动化生产。第二、三阶段,则需要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云计算、3D打印、模式识别、AR/VR等技术支持。他预计,只要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替代西服定制大师的某些手工经验作业,在VR/AR技术推动下,智造的超柔性将远远大于现在的设计端定制,智能设备能够自主学习,用十年左右时间,即可实现服装智能工厂。

  创新驱动发展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我国服装行业正处在增长速度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这一关键战略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既要客观面对行业发展模式的动力转换,又要加快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从数据来看,2017年以来,服装行业运行总体发展良性、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改善。1~5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提升,同比增长6.5%;投资增速稳步回升,1~5月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实际完成金额1707.95亿元,同比增长10.23%;出口降幅收窄,1~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570.1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内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5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9%,网上零售增速有所加快,1~5月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6%;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5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24.96亿元,同比增长7.70%,利润总额为522.3亿元,同比增长9.42%。

  当前对服装行业而言,存在影响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一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步消退,传统政策效应不断减弱;二是国内消费变革、消费升级诱发供需错配,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三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新一轮技术变革对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产业竞争格局重塑,竞争不断加剧。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服装行业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原有的要素驱动、规模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发展需要寻找新的驱动力,这是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必然选择。

  毫无疑问,创新驱动是纺织服装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行业与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突破带动形成新型制造范式和产业业态,进而实现服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的全面协同发展,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孙瑞哲:服装强是纺织强的重要基础与标志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新常态下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基础和优势。服装行业作为对纺织产业链具有牵动与引领效应的终端环节,服装强是纺织强的重要基础与重要标志,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服装行业的责任与使命。

  服装行业科技创新重在融合与协同

  服装产业作为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的高新技术应用产业,推进服装与材料技术、装备技术、信息化技术等产业链上下游关联行业融合协同创新是重中之重。既要塑造开放集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又要强化基于自身定位的综合应用。

  服装行业的科技创新,一方面应加强服装自身基础科学研究,加快服装基础数据库及有关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三维人体测量、三维服装CAD、 3D服装可视化及模拟技术的精准性和实用化,加强裁剪、缝制、整烫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体系。重视面辅料绿色环保、舒适健康、差别化、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服装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依托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提升服装加工缝制、吊挂传输、仓储分拣等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设备智能化以及生产过程智能化。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各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全面加速服装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综合应用,实现各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系统功能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适应度,强化管理决策支持功能;强化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科技应用,通过大数据挖掘,快速获取、处理、分析有关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产业链数据和其他外部数据,对产品需求预测、产品设计、柔性加工、供应链优化、市场变化应对、战略调整等提供全程的数据支持,推动企业运营从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实现智能经营管理决策。

  智能制造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主攻方向,是服装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智能,是单个环节的效率提升与障碍突破,更是关联生态的效益传导与和谐匹配。因此,应以集成创新的系统观念,打造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良性生态环境,加速智能制造意识与技能双重落地。既要把握前沿趋势,又要攻坚实用技能。

  近几年,关于智能制造的讨论不绝于耳,出现各种声音,这是正常现象。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在曲折中进步,智能制造一经提出也必然要经过清晰的界定与理性的思辨过程。

  作为中小企业居多的服装行业,在智能制造的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制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延伸,是精益制造的极致,是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因为它事关行业企业的未来;同时,又必须立足行业发展现状,针对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关注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有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技术,要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以问题为导向,把握现实可行的发展节奏,积极务实地推进服装智能制造,真正为行业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在智能制造技术落地层面,2016年5月9日,中国服装协会在工信部支持和推动下,联合相关产业协会、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未来,依托联盟的协同,应聚焦服装产业的整个智能生态,打造信息资源平台、研究开发平台和成果推广平台,加速服装规模定制产业创新生态及柔性供应链的系统形成。


智能化落地实践

  随着信息化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孕育兴起,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相继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中国制造2025》在加快推进实施,实现制造业升级。服装产业智能制造也在深入人心,正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焦点,而有了良好的愿景和期盼,如何让智能制造在企业落地无疑是大家最需要了解的。

  未来属于量身定制

  法国力克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副总裁徐一振认为,有调查显示,60%的消费来自千禧一代,研究千禧一代的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千禧一代的影响和时尚的数字化转型,时尚行业进入工业4.0时代,也迎来既大批量又能个性化柔性生产的时代。这是服装制造核心转变的又一个机会,也是服装业转型价值链的机会,未来属于量身定制。他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面进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量身定制的市场趋势日益明显,奢侈品和高端服装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就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而言,报喜鸟无疑走在了服装企业的前面,他们开创性地打造“云翼互联”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该平台以智能制造云工厂为主体,以“私享定制云平台”和“大数据云平台”为两翼,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促进销售管理,以销定产、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报喜鸟集团副总裁邱成奎介绍说,云翼互联平台实现了客户对订单的全程跟踪和可视化,从定制下单到设计、生产、物流、门店,再到最终交给客户,全部实现智能化。从效益上看,可实现生产周期缩短至7天交货,质量大幅提高至99%,成本下降10%。个性化不降低质量,单件流不降低效率。

  规范量体、智能量体是个性化服装定制的基础。张志波自称是3D技术的老兵,如今他已经跨界到了服装界,成立了北京博维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3D智能量体的研发工作。他说,规范量体、准确的人体数据是服装定制的起点和基础,在当今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同时也是瓶颈。通常的一二十个量体尺寸不能全面表达人体体型,还需要对人体的型的描述,人体体型信息需要并可以进行全面准确地数字化,成为个性定制、智能制造数据基础。此外,体型与版型是密切关联对应的,量体与制版之间需要规范的数据语言传递准确的人体体型信息。由他领衔开发的人体三维测量系统已经交付中国载人航天中心,用于宇航员量体设备。该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和提取每个航天员的身体特征;需要测量200多个人体数据;自动提取头部特征和参数;注重手部关节等细节特征。他提出,人体三维测量系统可安装在房车、大巴等车辆,形成移动人体测量车,成为移动服装定制店,更方便于产品促销、接单和人体数据采集,对团体服装定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优势。

  传统的服装CAD制版已经不能满足一人一版的现实需求。西安工程大学教授张欣提出,在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下,应该创新一人一版定制技术。她说,服装制版技术是服装制造领域中的一项关键工业技术,个性化定制带来制造模式的变革趋势,服装制版技术作为服装制造领域中的一项关键工业技术,要从现在的定制生产发展为智能制版。

  智能工厂的实施

  智能制造如何实施?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上海品依科技有限公司为银川如意数字化工厂、温州庄吉智能工厂、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全套智能化生产方案。创始人刘冰介绍说,如意的目标定位是,用3~5年打造数字化如意,通过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的转型建设,发挥如意全产业链的强大优势,整合多年的品牌优势和技术积累,通过大数据推动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建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和柔性云生产制造模式。利用云制造、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生产、供应链、销售及内部管理等各运营环节进行全面数字化战略升级,打造全球最顶级的服装智能制造产业链,实现如意全球互联网高级定制品牌战略。

  品依为庄吉智能工厂提供了云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3D全渠道下单管理系统平台一体化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平台(ESB)、C2M供应链管理平台系统服装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智能仓储管理(WMS )等软件系统,该整体改造解决方案已于今年7月7日正式投产。

  刘冰提醒企业,服装行业信息化基础普遍落后,要借助标杆企业参观及第三方专家团队,核心是实现数字化打通。此外,企业家自身的认知标准决定了企业的智能制造标准,智能制造的最终目的是为销售服务,适合于企业现状的,就是最好的定位。柔性制造的核心基础是管理和流程标准,软硬件只是工具,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

  他提出,智能工厂总体规划要借鉴先驱的失败经验,避免投入风险;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进行整体市场和信息化规划布局;还要吸取整合跨行业经验,力求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同时,要避免急功近利,不能完全依赖供应商,要建立自己的IT力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