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或将成为服装业发展的一种必然 |
中国的服装定制源于消费需求,诉诸于品牌转型,拥有深厚的根基,并将在未来占有可观的市场空间。因此,不论是传统品牌、网络品牌还是设计师品牌,定制领域聚焦了越来越多的商业目光,并由此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定制产业。细数定制产业发展现状,抓住定制产业关键问题,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以品牌、技术、资本为主线,组织了精彩的活动内容。 ·品牌篇· 借势互联网,扩大定制影响力 “首先来说,中国定制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在淘宝的千万级样本数据统计中,有意向尝试定制的用户占63%,近期浏览过有定制或定做关键词商品页面的用户占32%,其中有10%的用户购买过定制商品,6%的用户愿意再次购买。”淘宝男装定制部总负责人袁立叶表示,定制产业的快速崛起源于四方面原因,一是中产消费的崛起,二是80后、90后逐渐占据主流,三是新型的网络消费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四是消费者的体型差异逐步彰显。 论坛首日,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邀请了涉足定制的服装品牌、设计师品牌、电商品牌相关负责人共聚柯桥,共同研讨了中国服装定制品牌化的现状与发展路径。 多年前就投身于定制化的报喜鸟集团,如今在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已经拥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报喜鸟从1996年开始布局定制化,2014年更是推出了全品类私人定制业务,如今报喜鸟的定制业务占主营业务的23~25%,未来还将逐步上升至50%。”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成奎说,中国服装企业的未来出路,一是做大、做规模,二是做精、做细分。报喜鸟的云衣库定制平台所提供的定制服装与批量生产服装的价格基本持平,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加贴心,对于企业而言则是消化库存的大好时机,批量化产品的产销率达到50%就已经不错,而定制产品的产销率基本达到100%。 除了传统品牌与电商品牌,中国定制市场还有大量的设计师定制与高级定制品牌,但不论哪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品牌形象都是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对于高级定制品牌而言,如何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接受,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月白嫁衣高级定制创始人徐孜坦言。 针对如何打造定制品牌,参会的各大企业代表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万事利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拥有至少2500个粉丝,每天必须转发5条以上信息。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品牌可以自己创造流量,每个人都需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IP,碎片化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而非分散。”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华说。 “当我们谈到智能制造、谈到定制化,并不是想抛开原有的品牌,而是要更好的服务于品牌,将工匠精神与精益生产贯穿整个产业链。”邱成奎说。 “如今的品牌不再是服装零售的商标,工厂、服务商、个人都将成为品牌,如果我们能够为目标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就能脱颖而出。”衣邦人创始人、CEO方琴认为,互联网时代为定制品牌化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只要善加利用必能迎来更大发展。
|
相关文章 |